事情还得从1970年的隆冬说起。“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那天半夜,卧牛村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熟睡中的卧牛村人猛地被一声落地的炸雷惊醒。
寒冬腊月落惊雷,这事情古怪的很。
张幺爷被惊雷弄醒后就再也没有睡着。黑子在门外汪汪地叫。张幺爷本来是想起身招呼黑子别叫的,但是数九寒天的,起夜很麻烦,张幺爷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好在黑子叫了一阵就不出声了,大概是被这古怪的惊雷给吓着了。
被炸雷惊醒后张幺爷再也没有睡着觉,起了个大早。他得挨家挨户去通知村子里的人上午要参加祠堂里开的批斗会。
说是批斗会,其实就是走走过场。卧牛村能批斗的,也就是五保户张子银。张子银原先被国民党抓过壮丁,后来又逃跑回来了。就因为这,他才落了个隔三差五被批斗的衰命!
张幺爷挨家挨户通知的时候,顺便也先要给村子里的几个愣头青小子打一声招呼,叫几个愣头青去张子银家押解张子银的时候手脚轻点。因为张子银一到冬天就哮喘,怕这些愣头青小子手脚重了弄出事情。
卧牛村张幺爷的辈分最高,说话也有威信,所以这些愣头青对张幺爷还是言听计从的。
下了一夜的雪,张幺爷打开四合院大门,四周的景象已经被白皑皑的雪裹得严严实实。
张幺爷刚要习惯性地唤一声守在大门口的黑子,一看,拴黑子的铁链子却是空的。
正纳闷,又看见黑子睡的稻草堆里有东西动了一下。
不像黑子,倒像是睡了一个人。
张幺爷一惊,刚要喊,又见大门旁阶沿上的柴禾堆里一阵蠕动,一个又矮又丑的男人从柴禾堆里钻了出来。
这丑男人穿着破旧的棉袄,一脸凶相地盯着张幺爷。
张幺爷不认识这个人,就问:“你是哪儿来的?”
丑男人不说话,只是用直愣愣的眼睛死盯着张幺爷,一副要干架的样子。
张幺爷一时间摸不着头绪,还要问,这时,黑子睡的稻草堆里又冒出一个人来,居然是个年纪轻轻的女人。
女人的头发虽然有些凌乱,但是那张脸却白得漂亮文静。
张幺爷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人,他从女人的神态里猜出这个女人一定是有来头的。
于是他就对女人说:“你们是一起来的吗?”
女人的态度还算是和蔼,说:“是一起来的。他是我丈夫,姓庹。他不会说话,是个哑巴。”
张幺爷没有听过这么奇怪的姓,更没见过一个又矮又丑的哑巴会取上这么一个漂亮的媳妇。所以张幺爷心里就感到相当惊奇了。
女人边说话边梳理着沾了稻草梗的头发站起来,说:“我们是逃难到这儿的。半夜了,走得疲倦了,就在你门口将就一宿。没有打搅到你们吧?”
张幺爷这时才看清,这个文静漂亮的女人已经是一个大腹便便身怀六甲的孕妇了。
于是张幺爷就连声说:“没有打搅,没有打搅。”
那个丑男人的态度也缓和了下来,他从柴禾堆里搬出两个显得很笨重的黑漆木箱子。
张幺爷见女人一脸疲倦的样子,知道女人晚上一定是没有休息好,就动了恻隐之心,说:“要不你们到我家里先坐坐,吃过早饭再赶路?”
女人也不推辞,就朝丑男人说:“庹师,把箱子搬进老人家的屋里吧。我们下午再赶路。”
被唤作庹师的丑男人好像听得懂漂亮女人的话,就开始往屋子里搬东西。
张幺爷让张婆婆照顾这个身怀六甲的陌生女人,然后满腹疑虑地去挨家挨户通知开批斗会。
批斗会开到半截张幺爷就回家了。他心里一直不踏实。
回到家,家里就出事了。张幺爷前脚刚一跨进家门,就见张婆婆迈着尖尖脚从堂屋里跑出来,一脸急慌慌的表情,见了张幺爷就像见了救星般地朝张幺爷喊:“老东西,你可算回来了,这可咋办?这可咋办?”
张幺爷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又见那个丑陋的庹师在堂屋门口无头苍蝇似的打转,嘴里发出咿呀唔的声音,就冲张婆婆呵斥道:“鬼撵起来了?急急火火的干什么?”
张婆婆就说:“比鬼撵起来了还急!要生了!要生了!”
张幺爷立马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掉头转身就朝外边走,嘴里开始嘀咕:“难怪左眼皮跳几天了,祸事果然脚跟脚就来了!”
一走出门张幺爷就小跑起来……
村子里的接生婆——蓝二娘还在祠堂里开批斗会。他得去会场喊她。
祠堂内用青石条砌成的天井里面,坐着村子里老少几十口人,一棵百年树龄的罗汉松下,张子银被反剪着双手站在高木凳上低头认罪。村子里的大辫子妹——张琼华正领着人喊口号。
“打倒张子银——打倒张子银国民党反动派——”
接生婆蓝二娘正边跟着喊口号边纳着鞋底。张幺
爷径自走过去,朝蓝二娘一阵耳语,蓝二娘就急急忙忙地起身。
蓝二娘不是小脚女人,刚缠小脚的时候就碰上解放了,所以蓝二娘跑起来也利索。
蓝二娘跟在张幺爷后边跑边说:“幺爷爷啊!这事可是不兴开玩笑的。村子里没人怀孩子啊?一会儿耽搁了开会,扣公分你可得负责的。”
张幺爷边领着蓝二娘朝家里跑边说:“这事我也给你开玩笑吗?赶紧,晚了就出人命了。两条人命啊!”
张幺爷急得胡子都泛起了白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