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幸运的是,四十六天后,空间探测仪显示,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星系。这颗不大的黄色恒星有八颗行星围绕,还有一个小行星带。星系外围还有一个充满冷雾的区域,不时有彗星向恒星奔去。
根据探测到的数据分析,这是一个刚刚成熟不久的星系。它充满活力,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很完美。而且,很可能有生命存在。
我们很兴奋。
光脑设计出一条飞行轨道,能够最大限度地掠过各个行星,以方便考察其上有没有生命和文明。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然后,光脑又为我们设计了一条适合目前状况的飞行路径。它将穿过星系外围的“雾区”,从第七颗行星一直飞到第三颗行星上空,然后利用恒星的引力折返,就像那些彗星一样,以便我们飞到某颗行星上的探险队能够与飞船会合。
探险队将飞往哪个行星进行探测和冶炼材料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一旦错过这次机会,探险队员将永远流落在异域的某个不知名星球上,我们的飞船则会因为失去动力而永远在星空流浪。
飞抵那个小星系花了我们将近半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紧张的工作,尽最大努力分析星系中各个行星的构成。有着杰出音乐才能的瑟给这个星系里许多略大的星体都起了动听的名字。按它们各自的运行轨道,将这些名字连起来读,仿佛是一首悦耳的音乐。这几乎成了我们工作中的惟一乐趣。
飞船穿越那个星系外围的“冷雾区”时,因超低温而凝结的物质附着在我们飞船的外壳上,并且越积越厚。我们没有能源来清除它们,完全无计可施。在其后长达一年的飞行中,我们完全无法直观地看到这个星系的外围各个星体,只能通过传感器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模拟画面来观察。
探测仪仍然在继续工作,我们相继发现在第五颗和第四颗行星的卫星上似乎有着生命存在的痕迹,但最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第三颗行星。
根据观测到的数据分析,这颗行星是由岩石和水构成的,有大气,温度也比较适宜。我们的登陆设备中,虽然有能够循环制造出水和大气的生命维持系统,也有保持我们适合的温度的设备,但需要的动力是巨大的。我们现在的能源已不足以维持到冶炼出足够的金属材料来修复飞船。
而且,这个星球实在太美丽,很难想象上面会没有生命。那里应该是高级生命成长的乐土。当计算机开始分析第三颗行星大气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下定决心,登陆那颗行星。
于是,我们使用了仅剩的动力,将飞船调整到反复计算后设定的轨道上。飞船将飞过第三颗行星附近,然后一直向恒星飞去,再利用它的引力折返回来。我们将带着提炼好的能源和材料飞去与它会合。
我们这个探险队共有十人,我留下一个人在飞船上继续观测研究,然后带着其他八人和七十二个机械人进入登陆器,飞向那颗蓝色的行星。
愿黎神保佑我们。
飞行过程很顺利。
到达那颗行星后,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在高空对这颗行星做全面考察,然后再决定降落地点。我们只能向着行星地表上最大的海洋下落,寻找离我们最近的陆地降落。
非常幸运,这个星球的重力比我们星球的重力稍轻,这使我们的行动更为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