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刘学渊想要婉拒,毕竟他是戴罪之身,总觉得自己愧对为人师表的身份。
倒是刘湛动了心思,如今刘学渊小有名气,开办学堂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来求刘学渊的都是底层老百姓,也不怕会引起皇帝注意,再说了皇帝光顾着打仗也管不了他们了不是?
刘学渊本人是完全没有开学堂的心思,但是架不住刘湛先给老太太洗了脑,又三不五时的怂恿全家人,而最终让刘学渊点头同意的理由却是因为刘学逸。
别看刘学逸现在自暴自弃,其实他也有秀才的功名。
刘家风风火火地动了起来。
先是花了四两银子在刘家屋后圈了一块空地,因着刘家是军户他们现在住的房子算公家的,这自己花钱买的地便算私产,可随刘家自行买卖处置。
买了地接下来是盖房子,在山上盖房不用花钱买材料,只需要给帮忙的乡亲们管两顿饭。
刘学渊按四合院的样式设计,用泥胚做外墙稻草盖顶,虽然简陋但是样式周正。
正屋为真知堂给一心考科举的学子上课,东厢为蒙学堂顾名思义给孩子们上课用,西厢隔了三间房做宿舍,里面盖的是大通铺一间房可住十人,门廊左边角房是厨房,右边角房是学子的公共书房。
刘学渊给学院命名为云中书院,当云中书院的牌匾挂上大门,在这穷乡僻壤的山村里也颇具气势。
刘家选了个黄道吉日祭拜天地。
当天天苍村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来了,这可是齐云山上的第一间学院,附近几条村的百户长都亲自带了礼过来恭贺,甚至沛县令也差人送来了贺礼。
这一天,刘学渊三兄弟都穿上新做袍子,白色的道袍外套黑色的无袖襟衣,头上带黑纱绾巾,标准的教习装束。
虽然都是普通布料,但就这通身的气度已是折服了所有人,刘学渊脸上也出现久违的自信。
云中书院第一批招收的学生有二十四人,因为来求学的全是普通百姓,刘学渊并没有定下很高的束脩,可以给钱也可以给粮食。
刘学渊又给云中学院定下一系列的规矩,住在附近乡村的学生可以走读,每日按时来上课便行,干粮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