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流放三千里 慕君年 1579 字 3个月前

“只是文官不像武官有了军功便能越级升迁,文官只能按部就班逐级递升,吏部均要记录在案造假不得。”

吕树生现在是七品的县令,按楚制不能越级升任五品的通判。

“原还想这通判的位置给吕哥。”刘湛觉得十分可惜。

颜启修是个草包纨绔,想指望他打理好晋阳城就算了,日后晋阳内外的要务必定会分摊在下官身上。

通判这位置十分重要,乃郡守之下的第一人,本来给吕树生是再适合不过。

一则他做事比沛万善要雷厉风行,二则吕树生得宋宜均和刘学渊亲自指导思想格局也大,沛万善到底是被地方耽误多年,行事过于瞻前顾后。

但是现在两人也别无选择。

“通判这位置只能由沛万善升任,吕树生接替岑州知州,闻青山可升任晋阳粮道,管辖齐云山上的钱粮税赋。”宋凤林最终拿了主意。

刘湛颔首。“可行。”

宋凤林突然想起一人。“掌书令一职可由去岁刚中举的路长全出任,此人在武源县任了四年浊官,处事公允,颇有实干。”

官职升迁的名单就此确定,宋凤林让秘书处代拟文书,刘湛盖上齐云将军的大印。

这些升迁文书每个官员一式两份,一份送到吏部备案,一份交予升迁的官员凭文书走马上任。

晋阳城百废待兴,本就刚经历燕军攻城的大战,没恢复元气又被周随折腾了一通,不少百姓心灰意冷举家迁出晋阳,原本热闹喧哗的街道近日来冷冷清清。

宋凤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升迁的文书发出去,岗位调动需要交接工作,新官员最快也要大半个月方能到位,这段时间只能由刘湛和宋凤林两人代为处理。

两人每一日都早出晚归,忙得脚不沾地。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豪强不知死活的撞上来。

宋凤林已经公布了晋阳最新的粮价,公告中明确说了晋阳按齐云将军制定的粮价,不得哄抬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