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涨价

重生日常 容默 4028 字 3个月前

涨价

开学之后的第二个星期, 全班女生都剪了短发,除了叶蓁蓁。

星期一上学时, 叶蓁蓁已经通过了校舞蹈队的考试。等周五老马带着一群人高马大的值周老师, 到各个班级来检查个人卫生时,叶蓁蓁就可以很自信地拿出音乐老师给她开的证明,说自己不用剪头发了。

现在走在校园里, 只能零星看到几个长头发的女生,叶蓁蓁就是其中之一。

课间去小卖部买吃的时,吕烁兰就悄悄对叶蓁蓁说:“我感觉好多人都在看你呢。”

叶蓁蓁嘿嘿一笑,没有装谦虚低调,而是很不要脸地说:“我知道。”

不论男生女生, 凡是和她迎面遇上的人,基本都会多看她一眼。

大概只有在这种强制性剪头发的中学里, 凤毛麟角般的长发女生才会收到如此多的关注吧。

两人买好肉夹馍和橘子味的汽水, 匆匆回到班级开吃。

叶蓁蓁特别喜欢吃他们学校卖的肉夹馍。肉夹馍还分两种,一种是夹炸肉的,一种是夹鸡蛋火腿的,无论哪一种分量都很足, 而且还不贵,才三块钱一个。

因为每天上学很早的缘故, 大概九点多要上大课间的时候, 孩子们就很饿了。所以一般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去小卖店买点吃的补充能量。

虽说叶蓁蓁喜欢吃肉夹馍,但她的胃口不够大, 一个肉夹馍吃下去总是会吃的很撑,一直到中午都不会饿,这样午饭吃的就少了。所以很多时候,她都会买煎饼果子,或者一袋零食,比如干脆面。

上了中学之后,干脆面的种类也多了起来。什么小当家啊,小浣熊啊,还有一块钱一包的魔法士啊,都很符合中学生的口味。

除了干脆面,有时候她也会买些什么香菇肥牛啊、浪味仙啊、妙脆角这样的袋装零食。

叶蓁蓁知道这些小零食都不大健康,然而她就是想吃,只能限制自己吃的频率了。

没办法,胖的时候她还能管住嘴,能瘦下来之后就控制不住了。

想吃就吃了,先爽了再说= =。

上课两周后,叶蓁蓁和吕烁兰都渐渐习惯了中学的学习强度。

他们虽然上学早,但放学不算太晚,夏天一般四点十五就放学了。就算是做值日生,只要不是小组长的话,一般四点半也能走出校门。

放学后,叶蓁蓁背着书包,直奔关心班写作业。

中学的作业不比小学,语数外每一科的作业量都有明显增加。

除了统一购买的练习册外,老师还很喜欢额外印发卷子。叶蓁蓁最讨厌做这种卷子,不是因为她懒,而是因为老师自己印的卷子要么是手写的,要么是从别的练习册上剪下来拼在一起的,字迹经常非常不清楚。

而且学校为了节约经费,纸张的质量也很差。有时候卷子发下来,能蹭一手的油墨。所以基本每次发卷子的时候,叶蓁蓁都是一脸嫌弃。

然而嫌弃也没办法,还是要做。

虽说初一上学期刚开始的内容还不算难,但叶蓁蓁知道,中考是要考三年的学习内容的,打好基础非常有必要。

做完作业,或者把作业做得差不多后,托管班就开饭了。

和爸爸妈妈吃完饭后,叶蓁蓁回到家,先给球球喂食,带它散散步,然后回来练一个小时左右的钢琴。

等练完琴,一般就七点多了。赶紧把作业扫个尾后,叶蓁蓁就开始码字。现在她时间有限,一天最多写一小时。不过好在她只要保持隔日更就可以了,更新压力暂时还不是很大。

别看她现在只是隔日更,因为别的作者比她更新还慢的缘故,固定时间更新的叶蓁蓁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好多人还留言夸她勤奋,真是让她有些不好意思。

两三年下来,叶蓁蓁现在在网站也是“老人”了。这回她开新文的时候,积分直接空降了月榜,可以说网络成绩是一本比一本好了。

虽然还不至于到爆红的程度,但叶蓁蓁有自信,等明年有了制度之后,只要她能稳定更新,月入万元还是不成问题的。

出版虽然能拿到实体书,听起来逼格很高的样子,但是一本书的制作过程至少要三个月,等拿到钱的时候又要过好久。相比之下,制度来钱更快,叶蓁蓁已经迫不及待地等着编辑勾搭自己签约了。

不过晋江的编辑没等到,最近倒是有两个出版公司的编辑来勾搭她了,想要出版她的新书。

叶蓁蓁在此之前,已经有稳定合作的出版公司了,这会儿有人来勾搭,按说她是应该拒绝的。不过她和之前的公司签的都是单本约,没有签作者约,所以叶蓁蓁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问新编辑能给她多少首印,多少版税。

一家说三万首印,百分之七的版税。叶蓁蓁大概算了下,和原来的稿费差不多,就给婉拒了。

另一家则比较大手笔了,说是能给她五万的首印,百分之七的版税。

这在实体作者里,已经是相当好的价格,比她原来的

稿费要高出许多。

叶蓁蓁犹豫了一下后告诉对方,她现在这本书预计会写的比较长,实体书可能三本都打不住,对方也毫不犹豫地说没关系。

看起来诚意十足,就是想把她挖走的样子。

在金钱面前,叶蓁蓁动摇了,跑去和妈妈商量。

妈妈听说之后,冷静地拿出纸笔,给她算账。

“假如定价是24元,那么50000乘以24乘以007=84000,这是税前价格。税后会少一些,但不管扣多少税,都比你以前的稿费高出许多。”

赵秋月分析完,突然问她:“这家出版公司不会是骗子吧?”

叶蓁蓁摇摇头,“应该不会吧,这家也是业内挺有名的公司,还做出了几本畅销书呢。”

“我觉得是这样,你还是先问问你以前的编辑,看看她怎么说吧。虽说你没有签作者约给他们,但毕竟是合作过好几次的,咱们去北京人家还特意招待了咱们,如果就这么一声不响地为了钱走了,未免太不厚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