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抬了抬眼皮,瞄了眼对面好整以暇等着看戏的颜氏,慢悠悠地回答说:“二嫂抬举我了。青黛闲暇时画两笔,都是闺阁里女儿家戴的花样,脂粉气十足,不适合给皇上献礼。”
“哦,弟妹说得也是。”颜氏眼底的不屑随着温和的笑意散去了,不过似乎没有这般轻易放过青黛打算,“不过弟妹擅长画技,想来定然懂得鉴赏。母亲也没说要你设计图样,只不过问问你觉得雕个什么摆件好?上官家就算不是豪门世家,但毕竟也是官宦人家,这点见识弟妹总还是有的吧?”
这明摆着是瞧不上青黛的家世。而自始至终端阳公主坐在上首静静地看着,似乎并未觉得颜氏的话说得有何不妥之处。亭嘉想出口帮忙,可却被端阳公主的眼神制住了,她明白,公主怕是想试探试探青黛。
只不过,这种放纵试探的态度让青黛很是不爽。看向颜氏的目光也冷了几分,不就是拍马屁谁不会,我就是懒得拍,又不是不会拍,哼!
青黛思忖了一阵,开口道:“皇帝绍承大统,十数年间,使我大华国力日渐强盛,四夷来归,这样的不世之功当为世人称颂。”
亭嘉不解,不懂青黛说这番歌功颂德之语与万寿节贺礼有何相关。
颜氏则斜乜着青黛问道:“这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与送贺礼有何关系?”
青黛没理会颜氏,继续道:“今上是位难得的明君、仁君,其冲龄践位,平北胡定南海,成就绝不亚于历代帝王,媳妇想,皇上是天子,富有四海,什么珍玩珠宝没见过,每年做寿那些寓意长寿的物品摆件怕是宫中的库房扔了一大堆,不然母亲也不会为送件别致的寿礼犯愁了。如今,咱们府上的贺礼中差一件主礼,我想不妨送一件能体现皇上不世之功的物件,也许更能得皇上的心思。”
端阳公主的眼神微微有些变化,显然是觉得青黛的话颇有几分道理,“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既然你能如此说,定是心里有了好的想法?”
青黛不徐不疾地回答说:“媳妇平时喜欢看些杂书,甚少有细致描绘大华完整疆域的地图流传,媳妇觉得若能将大华四海堪舆图绣成绣品倒不失是件精品,只是完成这样一副巨幅绣品需要人力物力。另外今上文治武功人人称颂,所言所书经典之言只有那些朝中大臣可见,若有人能编纂一本《圣言集录》,囊括了武德元年至今的大事,想来皇上定会嘉许。”
端阳公主轻轻地点点头,看着青黛目光也变了几分,没想到这小丫头还有这份见识。
颜氏听完青黛话,顿时觉得自己的那块什么翡翠有些流于俗套,脸色微微一沉。
青黛见众人不语各自思索,便笑吟吟地说:“媳妇年轻识浅,不熟悉宫中行礼的规矩,我就是随口这么一说,至于具体送什么合适还要母亲定夺。”
主意我算出了,应该能交差了吧?至于要不要采纳,能不能办到,那就是你们的事了,反正这两样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办好的寿礼。
端阳公主沉默了良久,“嗯,寿礼的事我还得和你爹商量商量。”
端阳公主再没提那块翡翠,颜氏心知她是听了青黛的话以后意动了,暗地瞪了眼青黛,却看她与亭嘉相视一笑,王亭嘉也是没脑子的,出风头的又不是她,她高兴个什么劲儿!
颜氏心中轻嗤一声,面上却笑着说:“难怪小叔放着侯府千金不要选中弟妹,弟妹的见识还真是不一般,比我们可是强多了。就是这两样东西准备起来确实耗时耗力……”
“嗯,确实如此,我再和你爹商议商议再说。今日你们先回吧。”
“是!”
端阳公主发话了,青黛三人起身告退。
不想三人刚要出去,端阳公主忽然又道:“青黛,你等等。”
青黛不明所以,转身问道:“母亲还有何事?”
端阳公主说道:“你和叔澜新婚,今年万寿节要一起进宫朝拜。宫里的不比外头,我这两日给你派个嬷嬷过去指导指导你宫里礼仪规矩。”
“媳妇一定好好学习。”青黛福身行礼,低头一瞬嘴角忍不住抽动了两下,刚送了两小的,再赠送一老的,真是麻烦。
“好了,没事了,都下去吧!”
端阳公主大袖一挥,三人出门去了。
一穿过角门,到了忠毅侯府,颜氏借口有事要出门,辞了青黛和亭嘉自己从另外一条路走了。
亭嘉看着颜氏离开,忍不住笑出声来,“这回你在母亲面前露了脸,她可是要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