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在龙神口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在某个还是举孝廉制的年代里,某处离海较近的乡村中,有一个为了侍奉母亲曾做出卧冰求鲤之行的大孝子。他的美名传遍了十里八乡,于是某位大地主看中了他的孝心,认为此子重情重义,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之后,地主女儿与这位大孝子也的确过了一段甜蜜时光,因为这位下嫁的地主女儿没有丝毫架子,嫁人后就如同自己的夫君那样全心全意地侍奉婆婆,甚至在知晓自己婆婆喜欢吃海鱼后,还会在每天早上凌晨出门,走上三四里的路来到海边渔村,买上最肥美的一条海鱼,再走三四里路回来,亲手给婆婆和夫君准备早餐,数年如一日。
七年后,某日,地主女儿因受寒生病,没有出门买鱼,这天早上只给婆婆做了清粥。邻居看到后,第二天就将这消息传到在外读书的孝子耳中。孝子心中愤怒,下意识怀疑自己妻子往日的孝顺都是为了糊弄自己装出来的,而当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母亲其实都受到了妻子的慢待,于是孝子给了地主女儿一封休书,决意将地主女儿赶出了门,哪怕婆婆为其求情也无法动摇孝子的决定。
妻子十分伤心,想要为自己辩解,但在休妻后没多久,孝子就被被推举为孝廉,带着母亲去了外地任职,因路途遥远的缘故,与这个村子几乎断绝了联系,于是地主女儿回家后不到半年时间,就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下抑郁而终了,而那位大孝子却因为他出名的孝行,很快又得到了任职当地一位大乡绅的赏识,并娶了那个乡绅的女儿作为新的妻子。
说到这里,龙神有瞬间的停顿。
但谢非言却知道这个故事远远没有结束,于是他问道:“后来呢?”
龙神继续说了下去——
又后来,几位初入红尘历练的水族来到了这个村庄,听说了这位声名狼藉的弃妇,也听说了那位备受众人推崇赞赏的大孝子。
他们心中好奇,想要知道这位举国闻名的大孝子到底有多么孝顺,于是领头的那位水族摇身一变,化身成了一个巡游至此的大官,明里暗里对孝子表示出赏识之意,话语中也处处透露出要提拔孝子的意思,而与此同时,领头的水族又令另外的一位同行者伪装成了孝子的母亲,以一副重病在床的模样将孝子唤了回去,要求孝子在她最后的时刻守在病床前侍奉。
这是一场并不严苛的考验,至少在设局的水族看来是这样的。
他们认为,只要孝子愿意为了重病的母亲放弃升官加爵的机会,老老实实卸职回家并守孝三年,那么这些拥有了神通的水族就会送这位孝子一场大机缘。
但出乎意料又或者是说意料之中的是,这位“大孝子”不但掩盖了母亲重病的消息,甚至还以“母亲思乡成疾”为由,令自己如今的妻子坐牛车将母亲送回家乡照料,而转头,“大孝子”又同扮演成大官的水族交情越发热络,甚至偷偷打探起了大官女儿的消息。
至此,这位大孝子的真面目已经暴露无疑。
可扮演成大官女儿的那位水族不敢相信,仍然对其抱有幻想,于是领头的那位水族便在“孝子母亲”被送走的当晚对这位“大孝子”施展了一个术法,让这位大孝子一枕黄粱,在当晚的梦中飞快渡过了自己的余生,并邀请其它几位同行的水族一块儿入梦,看看这位大孝子在梦里的“未来”究竟会如何施展。
只见在这位大孝子的梦里,他身患重病的母亲并没有好起来,而是在回到家乡后没多久就病故了。孝子在人前悲痛不已,指责是自己的现任妻子没照顾好母亲,这才导致母亲病故,于是他愤而写下休书,将现任妻子赶走后,辞去现有官职,回到家乡结庐而居。
在这之后,回到家的第二任妻子就像第一任妻子那样,很快便郁郁而终了,但孝子却因为其孝心孝行感动了“大官”,令“大官”将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他,成为了他的第三任妻子,并在孝子守孝期结束后帮助他以更好的官职进入朝堂,甚至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又后来,得到皇帝赏识的孝子大展身手,不但其官职扶摇直上,很快成为了当朝宰相,甚至他的名声也是如日中天,一度令世人只知有宰相而不知有皇帝。
最后,孝子以宰相之身,与大官的女儿恩爱终老,名留青史的同时,还为人世间增添了一段佳话。
但这位孝子病死的母亲与其抑郁而终的两任前妻,却就此消失在了众人的口中。
在梦中看过“孝子”一生的水族与领头人,万万没想到一个简单的考验竟会得来这样的结果,没想到被人间推崇备至的大孝子竟会是这样的人物,于是他们在感到不可置信的同时,也觉得失望至极。
难道这就是人族吗?
难道连这种微笑考验都无法通过的人物,就是人族中最出类拔萃的人吗?!
这样的欺世盗名之徒,真真该杀!
而与此同时,也有另一些水族不赞同这个看法。
他们认为,人性本就是经不起考验的,若是一意孤行、给旁人出各种艰难的选择,那么最后得到的自然也会是最恶劣的结果,毕竟,哪怕是未开智的野兽也有断尾求生的本能,更何况是具备了智慧的人族?
考验之事,本就不该,最后得到这样的结果,也只能说是理所当然、人之常情。
讲述到这里,龙神又是一顿。
他看向了谢非言,道:“若你是那领头人物,你又会如何看待?你认为这场考验是否应当存在?你认为这位孝子是否有错?而你——最后又会如何处置这件事?”
随着龙神的讲述,谢非言原本侧开的头也不知不觉中转了回来,目光也专注地落在了龙神身上。
如今,当谢非言听到龙神的问题后,他微微一笑,道:“这样的事,不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吗?那位领头人对这位‘大孝子’的处置,恐怕在一开始就定好了吧!”
“哦?怎么说?”这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引起了龙神的兴趣。
谢非言笑道:“初听这个故事时,那位领头人似乎是在考验过孝子、明白孝子其实是欺世盗名之徒后,这才对孝子起了杀心,但事实上,这场考验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送孝子一场大机缘,而是为了让孝子自证清白而设下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