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帝心里窝火,发泄得就快。不过发泄了一通,心情倒是好转了。卓季换了寝衣,永安帝也换上了舒适宽松的寝衣。卓季晚上安排了火锅,嘴里说:“时珠和时璃今天来了一趟,说农场温室里的那些种子都出苗了。我跟时珠说了,让那些农事专家们抓紧育苗,争取春种的时候把土豆和红薯先种上。其他的可以慢一点。军医药研究院那边在胡鹏举、韦应石和柏世同的带领下,也开始青蒿素的研究了。思过完了我去军医药研究院走一趟,看看那边的制药和研发情况。”

永安帝:“这方面朕听你的安排。尿素这边,朕已经让史玉和年庆抓紧了。”

卓季点点头。

在两人上床躺下时,永安帝把卓季搂到怀里,一手隔着他的衣服摸着他的后背说:“北蛮的那两个,朕暂时得让他们侍寝,但不表示别人强塞进来的,朕都得留着。朕先把南粤和南诏的人安置在西三院,等南粤和南诏的使团走了,交由皇贵处置。天寿节宫宴,你随朕一起过去。”

卓季:“不合适。”

永安帝:“朕说合适就合适。皇贵也会与朕一道过去。天寿节,你需露面,既然要露面,索性就再高调些。朕就是要让一些人明白,不是送几个美人到朕的跟前,就能迷惑了朕的。”

卓季:“陛下如此柳下惠,我就放心了。”

永安帝拍了下卓季的屁股:“届时你给朕管好你的眼睛,莫惹朕生气。”

“不会不会,我可再也不敢了。”

永安帝满意了,接着说:“那天,你可任性跋扈些。”

卓季失笑:“我努力。”

第191章 出宫看状元

天寿节临近,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殿试。因为永安帝的寿辰在三月,所以每年会试的时间就由原来的三月提前到了二月,然后在永安帝寿辰前举行殿试,也是为皇帝的天寿节增加喜庆。

会元被来自宿州的许墨涵摘得。许墨涵此人在江南地区素有盛名。此人是乡试的解元,如今又摘得了会元。与他相比,同为解元的杜冰在此次的会试中只拿到了第十的名次。江南学子的实力普遍高于江北,此次排在前十的,也就只有杜冰一人是江北的学子。

殿试的时间安排在了三月初五。三月初八放榜,三月初九赏宴,三月初十天寿节,时间还是很赶的。初五一早,永安帝在翔福宫用过早膳后就去了太极殿。内阁的七位大臣,礼部尚书、礼部司马、秦王、齐王俱都在场。辰时二刻,会试开始。三百名贡士坐在太极殿的大殿上一直延伸至殿外。永安帝出了题,只有两个字“海运”。

这题目,说简单简单,说难却也难。陛下一提出这二字,在场的大臣们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了,尤其是曾亲口听到过陛下与顺就海运一事提出的未来规划的隋国公林燮山,他清楚,这一年的俣国,海运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而现在,就看谁能把文章写得符合陛下对海运这一国策的深意。

殿试在紧张地进行着,郸阳宫,昭童颐风却有些心不在焉。戚一果跟他说了两句话对方也没反应,戚一果抬了下手,屋内伺候的人都退了出去,他这才再次出声:“颐风。”

童颐风一个明显的回神。

戚一果:“你这几日怎么了?就见你心事重重的。”

童颐风:“没怎么。”

戚一果心知童颐风不愿意说的,他也问不出,他只道:“没什么便好。你我在屋里,你有心事倒也罢了,可不能叫外人看出来。”

戚一果说的“外人”是指谁,童颐风很清楚。他自省道:“我这几日是有些心不在焉了,多亏你提醒。明日要出宫去剧院,你我去问问太后可想出宫去看戏。”

“好。”

和戚一果一起出了绛方宫,童颐风往文庆宫的方向看去,太极殿就在那里。今日,是殿试的日子,那人不出所料得了会元,若再中状元,那便是连中三元,前途不可限量。是啊,读书人哪个追求的不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那人距离金榜题名,步入朝堂只差这最后一步了。

收回视线,童颐风面色清冷地看向前方,肩舆抬着他向寿康宫而去。那个男人,日后势必会是朝廷大臣。他,已是陛下后宫的主宫。他与他,从一开始就没有结局。

作为会试的会元,永安帝在许墨涵的桌前站了一会儿。许墨涵的心理素质比较好,没吓得掉了笔,不过写的字有点抖倒是真的。殿试的时间三个时辰,永安帝就在太极殿呆了三个时辰。

殿试结束后,不少贡士都累得吓得站不去来。寺人收了每个人的文章,专人负责糊名,永安帝则先回奉天殿。

内阁和礼部的官员除了需要避嫌的,全部参与阅卷,就在奉天殿。也因此,在最终的榜单出来前,永安帝都要留在奉天殿,也不会招人侍寝。

初七的午时,礼部送上经内阁和礼部共同选出的二十三篇文章。永安帝作为皇帝,只负责一甲和二甲的排名,三甲的排名由礼部和内阁负责。一甲的三人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的第一叫传胪。二三甲的进士殿试之后还要再考一次,挑选出二十人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一甲的三人则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任编修、编撰。当然,这是以前。

永安帝一篇一篇看得认真,遇到合心意的,他还会点点头。直到天都黑了,永安帝让寺人打开糊名,开始写名次。

今次的科举一事算是结束,永安帝也轻松了一大截。虽然天已晚了,永安帝还是去了翔福宫。卓季没想到永安帝今晚会过来,得知对方晚膳没怎么吃,他立刻去厨房给永安帝做宵夜。这阵子忙殿试的事情,北蛮、南粤和南诏使团那边也安静不少,知道这种时候(俣国)礼部那边肯定没心思招待他们。

吃了份最简单的蛋炒饭和一碗白菜豆腐汤,永安帝牵着卓季的手在院子里散步消食。气温还是低的,不过风不大。卓季这才问:“金榜排好了?”

永安帝:“好了。”不过紧接着却说:“你莫再提甚么对状元郎感兴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