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他们事后不能证明有人埋伏在终点,那他们就真的是违背了大启的皇室祖训,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大皇子,最重要的是会连累家人。这种明明有最优解,却没有办法使用的感觉,可太糟心了。
但他们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考虑第二种方案。两人分兵,一人继续跟着大皇子,一人提前赶往洱普山解决问题。
想也知道是上山更危险些,如果对方真的是有备而来。
“我上山,你留下。”冬今子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命令,虽然他只是吼彩卫副使,不管是官职还是品级都低了寒二一些,但他是皇帝心腹,他才是这次行动的指挥核心。
寒一世一边点头,一边给冬大人上了一课,名字叫“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她直接就行动了起来。
藏狐想要追上狮子,那基本是不太可能的。别看狮子这种大猫平日里懒洋洋的,一旦认真起来,那不管是起跑的反应,还是乘奔御风的速度,都是鲜少有其他动物能够追上的。
了解寒一世的为人、这次也随队执行秘密任务的啸铁卫妹子们,几乎是在寒一世点头的那一刻就已经起跑了,但她们依旧没能追上寒一世,被她甩下了老远。只留下一个卫队里负责善后的妹子,对冬副使尴尬一笑:“大人,见谅。”
嗯,意思就是,不管你谅不谅解,我们主帅都是这么一个和她爹学来的狗性格,忍忍就习惯了。
冬今子:……所以说,他真的和年轻人玩不来啊!!!
第43章 开始钓鱼的第四十三天:
寒江雪最后听取了闻嘲风的意见, 把第一家甜饮铺的选址定在了天街。
因为天街有商税优惠。
寒江雪:“???”什么鬼。
寒江雪以前只知道古代经商要收重税,在有了开店想法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做好了肉疼的准备。但他没想到, 古代竟然也会有开店补贴和退税优惠等一系列更贴合现代感的政策。不过, 大启神奇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寒江雪已经惊讶不过来了。
闻嘲风却表示:“这个还是可以惊讶一下的。”
因为退税的说法,是从先帝朝中后期才开始有的,早以前的商业重税就是重税,没有任何商量。
农业才是民生的根本, 重农抑商是基本国策。
先帝在刚上位时,其实就已经提出过商税改革的想法, 类似于直接降税之类的, 因为他看到了南方沿海手工业和各国游历商船的前景,希望能够解放一部分生产力, 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但大启因为战争人口锐减,本就缺少劳动力,先帝一上位就要这么瞎搞, 自然是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满朝文武跪倒一片, 太学生静坐抗议,甚至有文臣以死相逼, 仿佛先帝降的不是国家的商税,而是他们的命。
先帝那样的强硬派,最终还是不得不收回了成命。
但很显然先帝并没有彻底死心, 他只是暂时偃旗息鼓, 在经过此后多年“卧薪尝胆”地忍耐之后, 先帝还是找到了曲线救国的路子。
他先是废除了商籍三代不能科举的规定, 改为了只有商籍本身不能科举, 其子、其孙都可以。
再在边关战事吃紧,鼓励豪绅仗义解囊之际,下旨颁布了捐款、捐粮可以抵扣部分税款的临时政策。
最后,临时政策变成了长久的明文规定,还追加了不少可以免税、退税的情况,极大鼓励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这么三板斧下来,朝臣哪怕最后反应过来,也已经被先帝温水煮青蛙给煮成功了,只能捏着鼻子认下。等后来先帝驾崩,也有大臣对今上试着提过商税从优太过,请求降低的谏言。但却被今上以“三年不改其志”的理由给搪塞了过去。
闻嘲风给寒江雪说的天街商税优惠,就是先帝朝时留下的改革之一。先帝以天街为“天子门前”的名义,对天街的商户进行了一部分让利。
不是退税,而是直接在收税时就扣除了一定的比例。
这也是天街的商铺如此火爆、不愁租客的原因,谁不想吃这个减税的红利呢?而朝臣能够接受这个局面,也是因为朝中大部分的大佬都在天街有铺子,哪怕不是自己有的,那也是亲家有点,或者妻子、儿媳、亲戚的嫁妆,自己人总要照顾,而当他们成为既得利益者,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先帝本来还想得寸进尺开放东西二市的税惠,可惜在理由没找好之前,他就去世了。今上倒是想继续完成先帝未尽的计划,却并没有那份魄力和手腕,事情也就被架在了那里,再没了后续。
闻嘲风让寒江雪选择在天街开店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便是这边的外卖业务比较发达。
不是皇帝那种让小黄门去小摊上跑腿买羊汤面的“外卖”,而是真正由商家主动发起、有专业人员服务的外送活动。
大启管这一行叫“索唤”,就很字面意思,目前只在大启的几个主要城市有。
好比身为京都重地的雍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