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能拿到这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张素商对于原身的学霸程度是认可的,但他自己也是差点就进了top1的人,倒不至于战战兢兢地觉得自己适应不了新大学。

不就是换了个学习的地儿嘛,至少人还在医学系呢。

格勒大学并不是俄罗斯境内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学校,今年只收了四个学生,其中一人申请到了助学金,另外两人也已在其他大学的华人学子的帮助下找到了零工,在这个时代,半工半读是很常见的事情。

阿列克谢的工作是打扫图书馆,馆内比室外温暖,平时只要打理好卫生、整理好书籍,他还能随时借阅这里的书,这是美差。

他带着张素商找到一张桌子,恭敬的叫道:“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这是今年医学系今年的外国留学生之一。”

俄罗斯人的名字分三个部分,分别是名字、父称、姓氏,其中父称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叫谢尔盖,那么他的儿子的父称就是谢尔盖耶维奇,他的女儿的父称则是谢尔盖耶夫娜。

如果是对已经熟悉且亲近的长辈,他们就会连名字带父称的一起叫,而长辈叫小辈,就会直接叫名字了。

亚历山大教授看张素商一眼,哦了一声:“我知道这事。”

张素商上前说道:“您好,教授,我是张素商,您可以叫我秋卡。”

亚历山大教授打量了这个年轻人一阵,发现人还挺壮的,和他的得意门生阿列克谢站在一起,就像两头大熊。

他对中国的留学生印象不坏,这些孩子都是勤恳努力的人,读书做事从不懈怠,对师长很有礼貌,有的人甚至一年就可以读完所有知识,然后拖着一大箱抄录翻译的笔记匆匆回国奉献自己,就像是一堆薪柴,为了国家可以随时把自己燃烧干净还无怨无悔。

张素商是今年来俄留学的华人学生中来得最晚的,先前他的同伴也说过,这位学生家里不许他来留学,恐怕是来不了了,如今人到了这里,很多可以让学生上的岗位也被申请得差不多了。

但要看着这么一个孩子去外面给人洗衣服、干苦力,教授也于心不忍,加上阿列克谢的面子,张素商还是混到了一个位置,一个月25卢布。

俄罗斯的货币是卢布和戈比,卢布是纸钞,戈比是硬币,100戈比等于1卢布。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所写的《我的大学》书籍中有写,主角阿廖沙年轻时去码头做搬运工,一天也只有二三十个戈比,虽然那是19世纪末的物价,和20世纪20年代不同,但卢布和戈比的购买力在当下还是有保障的。

张素商还是很悲伤,他活到18岁从没做过家务,现在却要收拾一整个图书馆的垃圾。

幸好阿列克谢把需要摸高的擦窗工作揽过去了,不然他这一百八十多斤摔一下,肯定就要更悲伤了。

这个俄罗斯小伙居然比一米八的他还高起码十公分……

虽然还没开学,张素商还是迅速投入了工作,他偷偷数了数,觉得等开学后,若要购买笔墨书籍等学生必备装备的话,这份做图书馆清洁工的工资顶天够他每天吃半饱。

不行啊,节食减肥对身体不好,影响他活到九十岁孝敬爸爸的大计,而要运动减肥的话,高质量饮食更是重中之重!钙补不补?高蛋白补不补?

不吃肉蛋奶就高强度运动的话,他怕不是想直接尝试死回现代法!

不愿节流便只能开源,等阿列克谢提着水桶回杂物室,准备招呼新室友去吃个午饭,然后一起逛逛校园的时候,就看到张素商蹲室内做垃圾分类。

张素商将打扫一上午捡到的十来个酒瓶扒拉出来,听到开门声,回头嘿嘿一笑:“阿列克谢,你知道哪里有收废品的地方吗?”

他是这么想的,多卖几个瓶子,说不定就能多买一块面包,反正垃圾是他凭自己的劳力捡的,不丢人。

阿列克谢看着张素商,内心突然感到淡淡的辛酸。

好心的熊上前重重拍了张素商肩膀一下,差点把其实是虚胖状态的张素商拍地上。

阿列克谢坚定地说道:“为了庆祝你到俄罗斯来,今晚我在锅里多下一个土豆!”

张素商:……

我谢谢你啊!

第3章

一个陈旧的铁锅内,装着翻滚的土豆和少许盐巴,连葱花和油星子都找不到,清淡的让人想要流泪。

有人看过俄餐百年变迁史,1916年的时候,俄罗斯流行吃烤鹌鹑、烤蔬菜和酸白菜,但那都是有钱人才配吃的,普通人有土豆都算不错了,现在俄罗斯经济开始上升,但最近流行的柠檬煮鳟鱼也是穷学生吃不起的。

阿列克谢用勺子在汤里拌了拌,眼中带着对食物的渴望,虽然已经吃了快一个月土豆,但如果长期生活在顶天吃八分饱的环境中的话,是很难嫌弃任何能吃的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