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众人纷纷为张素商点赞,将他的主意整合一番,就互相抽签选择自己要滑的是谁的节目,抽到以后就向对方请教动作去了。

张素商也好奇:“那我也抽一个?”

众人心想,让这人表演自己的节目事小,万一他表演得比自己还好,那不就尴尬了嘛,于是纷纷挥手。

“去,去,你滑《夏》就可以了。”

最后也不知怎么搞的,大家交流着交流着还上了麻将桌,似乎这群花滑选手都对张素商前几天十分沉醉的麻将很好奇。

王大使也是个有意思,直接就地开了个麻将教学班,在花滑项目推广国粹。

哗啦啦的麻将声再次于奥运村中响起,很快,这群来自各国的选手熟练掌握了“碰”、“杠”“自摸”、“和”等中文。

其中索尼娅的战绩最好,在牌桌上迅速横扫其他新学者,张素商怀疑这个精明版的秀兰.邓波尔智商接近160,因为她学什么都快,学什么都好。

第二日,张素商换上自由滑那套渐变色的表演服走上冰面。

一位瑞士本土的选手已经先一步作为司仪,拿着土喇叭说明了何为表演滑,并一个个的喊出这届冬奥奖牌获得者的名字,随着这些冰上明星的出场,观众们都很给面子的鼓起掌来。

由于决定表演是临时的,大家的衣服都还是比赛时那一套,现场也没有聚光灯,冰面质量也比比赛时还差,冰迷们也不会举着灯牌来应援,但熟悉的喧闹氛围还是让张素商高兴起来。

他没有准备《夏》的黑胶唱片,好在主办方为闭幕式邀请了一支小提琴乐队,他们走到场边坐好,张素商也半跪于地,低着头,坐好起始姿势,随着乐声响起,他睁开眼睛,站起,双手打开。

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无论是否有灯光,现在站在冰上的我们,就是冰上的未来。

在张素商的记忆里,1928年的冬季在喜悦和欢呼中度过,他在冬奥期间的人气不亚于那些已经成名的影星,走到哪里都备受关注,除了没有阿列克谢陪在身边,似乎一切都是完美的。

是啊,如果阿列克谢在身边的话。

张素商突然前所未有的思念自己的爱人。

明明他们才结婚没几天,就一下子分开了这么久,廖莎一定也很想他了吧?

张素商不是个娇气的男生,但他现在特别想扑到阿列克谢怀里撒娇,可能是身体已经适应了船只,又或者是心中的情绪太迫切,张素商回去的时候既没晕船也没晕火车,还一口气肝了一大把稿子。

《琴声》主角小雅科夫被断了右臂的法国大兵里奇收养,之后被里奇偷渡回了自己的国家,里奇在路上教他说法语,意外的发现这个小伙子有很好的语言天赋,等下车时,雅科夫已经有了基本的沟通能力。

里奇还为他改了个名字,叫“阿尔芒”,从此他就成了里奇5岁的私生子。

雅科夫不知道这个男人为何要收养自己,但他知道在离开母亲后,里奇是第一个对他好的人,不管这好背后是否有其他深意,他都不在乎了,毕竟自己身上也没什么可以图谋的,所以两人相处得还不错。

在这一段中,张素商用温馨的笔触描述了法国人的趣事,比如说很硬的法棍,再比如里奇点满的调情能力……他在路上撩了个名为艾莲娜的寡妇,两人约好回到故乡后保持通信。

除此以外,还有张素商从一位法国花滑选手那里听到的法国乡村风光。

在设定中,里奇的父亲在法国南部开了家农场,专门种植玉米,农场中还有好几头牛与一群羊,以及一些帮佣,而在治安不太好的20世纪初,能保住这么一份家业,里奇的父亲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人,老爷子年轻时就是道上的人,和乡里的青壮年组了个自卫队,说起来似乎体面,其实就是一群街溜子划地盘。

里奇的大哥三十多岁,已经继承了家业,而里奇是小儿子,很受父母疼爱,擅长马术,精力充沛,喜欢踢踏舞,从懂事开始就是孩子王,精通各种熊孩子技能,跟着这么个人,改名为“阿尔芒”的雅科夫在旅程中涨了不少见识,撩妹技巧都是其次,他还学会了吹风笛,跳舞,骑马、骑牛、骑羊、做弹弓以及撬锁。

除此以外,他们还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早期拍电影的剧组,里奇还蹦跶进去饰演了一位残疾角色,并在剧组爬上爬下,之后还给雅科夫换了条小裙子,让他进去客串一个小女孩,顺带发现了这小孩很擅长演戏。

战火带来的阴霾终于暂时离开了雅科夫,生活重新回到了他的人生中。

写完这段稿子,张素商例行交给自己的好朋友伍夜明,希望对方提提建议,谁知伍夜明看完后长叹一口气:“你在我结婚的时候,给我看的是这一段剧情就好了。”

张素商的文笔不算顶级,情绪渲染力却很不错,而且很擅长写景,看完他对法国乡村的介绍,连伍夜明都很想去看看,不过思考了一下,发现张素商这个作者其实压根没去过法国,顿时又打消了念头。

算了,听说欧洲很多人不爱洗澡,也对街面卫生不讲究,那边的景色未必比俄罗斯好,而且跨国旅行费钱,他还是老老实实蹲俄国求学好了。

而在伍夜明之外,米沙、尼金斯基等人也看了《琴声》新一段的剧情,已经做好被虐准备的他们惊喜的发现这剧情居然是轻松搞笑风格,尤其是养父里奇这个角色,他玩世不恭,心胸豁达,擅长撩妹,对小孩女士都很礼貌爱护,有种别样的魅力。

众人纷纷夸赞张素商:“这段剧情很棒,我们很喜欢。”

张素商十分得意,对嘛,这才是正经读者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