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生前就给自己决定好陪葬品,是很正常的。

不过,这都是垂垂老矣,或者病入膏肓命不久矣的时候才会开始安排,他在古代的年纪也就二十来岁,安排自己的陪葬品,似乎确实早了点。

但办法嘛,都是人想出来的。

看来,得找机会离开几天了。

要说这机会,马上就来了。

大佬们讨论无果,决定还是把整个墓穴挖出来再进行一番完整的讨论以及验证。

但现在就是有一个问题。

尹老那个木盒子,也就是瞿秋离装竹笛的那个盒子,锁扣已经被腐蚀坏掉了,现在想打开它,遇到了难处。

这些都是文物啊,还是超越舟朝工艺的锁扣,他们不敢轻易上手,所以得让人送回去,让更专业的人,带着更专业的工具进行开锁。

以便完整的保存下这个木盒,以及木盒里的东西。

瞿秋离想了想,毛遂自荐:“我去送吧,正好我回安市有点事情要办。”

要送回安市文物保护中心,瞿秋离反正也是个编外人员,正合适,别的人都在忙着考古呢。

经过讨论之后,由一名兵哥暗中护送瞿秋离和木盒子的安全。

决定好了之后,瞿秋离第二天就收拾东西出发了。

木盒经过了再次打包,十分的安全,但外表看着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快递盒子。

回家的路上一路绿灯,安检都是走的特殊通道,到达安市之后已经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高铁站接应了。

“是瞿先生吧?”负责来接人的,也是个年轻人,比较热情地问,“你们在那座古墓考古得如何?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看样子也是个考古狂热爱好者。

瞿秋离笑笑,“都在有序进行中,等有了明确的发现,应该会公布出来的。”

负责人一脸的羡慕,“我也好想参与这次古墓挖掘,资历不够啊,好多年都没出现这么大的古墓了。”

语气有点酸。

瞿秋离大概能听出来他的意思,无非就是看自己这么年轻,居然能参与这么大的考古工作。

可是谁又能知道,他是在地震后的第二天临危受命呢?

想当初,地震后,他们第一批上山的就十来个人,那时候可差人得不行,可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冒险呢?

他没再说什么,跟着负责人和兵哥一起将木盒子送进了文物研究中心,开箱验货之后,这才算成功交接。

到底是自己的东西,瞿秋离还有点不舍,盒子交过去之后,目光频频往那处看。

“小瞿同学放心。”文物中心的负责人只当他是不放心文物,笑着说道,“我们肯定会安全打开盒子的。”

瞿秋离点点头。

那边又问:“你们那个古墓现在对以后有安排了吗?”

他的意思是,那座古墓是会直接修建成景区,供人买票观赏,还是将挖掘出来的文物全部送到当地博物馆进行展览,然后再把古墓遗址保护起来。

这一点其实上面也在愁。

其实已根据以往经验,一般都会修建成古墓景区。

但这座古墓的位置实在是太偏僻了,要修建成景区,除非墓主人的身份十分特殊,比如是古代帝王,侯爵,名将,著名才子等等的墓地。

如果只是个无名墓,修建景区的投资太大,而且很难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