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许彤果然听了曲露的话,请费柴吃了一顿深夜烧烤以示感谢,而费柴也正好忙的焦头烂额,也就全当偷得浮生半日闲,和着许彤又喝了两个扎啤,挺开心。于是科教片的事基本上从人财物等方面就都定的差不多了,初步定为150分钟的片子,经剪辑后分上中下三集,每集四十分钟,书稿是三十万字配上图片也是很厚的一本了,所以干脆多配些彩页和图片,也弄成三册。
虽然这里头也掺杂了很多费柴不喜欢的东西,但是先是联办,后来又扩张了很多,掺杂一些东西亦在情理之中,只要主流还能把握就好啊。
其实这次最感到意外和欣喜的是张琪,原本她只是一个小小的设想,甚至想弄成内部交流的短片,谁知这么一运作,就很滚雪球一样的越来越大,相应的,作为最初的策划人之一,她的名气也大起来,虽说就目前为止还没看见‘利’在哪里,可是常言道:名利名利,名在前,利在后,只要有了名气,还怕没有利益在后面吗?
由于进藏往西部考察直至喜马拉雅山南坡,既路途遥远,又牵涉到出境拍摄,而且学院的野外实习也要到暑假才能进行,所以近期的拍摄只能以凤尾龙断裂带周边和访谈为主,即便是这样,时间还紧张的不行,连齐院长都说:像这样的项目,从立项到正式拍摄还不到两个月,这才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事,更何况春节前就要完成后期制作,节后就要播出呢?
而费柴对此说说辞是:时不我待。地质灾害知识的普及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要做到宁抢三分,不等一秒。
如此的忙忙碌碌,不知不觉就到了六月底,凡是直接参加了这个项目的人,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又或者是工作人员,无一不黑了一圈儿,又瘦了一圈儿,赵梅看着费柴日益消瘦的脸,心疼的不行,但是又劝不住,而且他的精神亢奋,就好像天天打了兴奋剂一样,不但项目的事情做的有条不紊,就连课题研究也没落下,对此海荣曾经很严肃的对几个家伙说:“其实我怀疑啊,我们费院长是个从来不需要睡觉的人,不然那么多事,除非天天不睡觉,否则哪里忙的过来?”
其实海荣的话说对了一半儿,何止是费柴啊,只要一忙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的削减睡眠的时间,把人体的潜力都发挥到了极致,而把人体所需要的维系也降到了最低。
就在费柴等人恨不得把自己变成机器人,以便可以24小时不停歇的联轴转的时候,朱亚军先是找到了栾云娇,后又找到了费柴,希望能把这部片子的周边产品的经营权交给他。
当朱亚军刚提出这个条件的时候,费柴先是一愣,“不过是部科教片而已,还有什么周边产品?”
朱亚军一副很奇怪地样子说:“不是吧,你居然不知道周边产品?救生包啊,逃生包啊,你不是经常让我们随身都要准备的吗?”
费柴这才恍然大悟,其实费柴不是没有想过推广救生包和逃生包等物品,只是他不如朱亚军那么有商业头脑(或者说是赚钱头脑),他只是把救生用品当做日常生活里的必要用品,没想到这里头还有商机,并且现在商业还是比较发达的,各类逃生用品也很丰富,既可以从实体店买,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十分的便利。现在一听说朱亚军要做这个项目,他之前是完全没有想到的。
就听朱亚军又说:“我之前虽然没有做过此类商品,但是我好歹也干了这么多年的资质灾难预防,所以我的产品,不敢说是最棒的,但肯定也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