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浩同捂脸轻叹,刘文锦一脸紧张地看着好友。
靖元帝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他以为云哥儿会改变主意,才重新问了一遍,没想到他执意如此。靖元帝被他哽了一下,顿时气得不想说话了,只想请太医过来给云哥儿看看眼睛。
第115章 授官与游街
纪浩同察觉皇帝不愿让云哥儿去工部,便斗胆插嘴道:“不知探花郎为何执意要去工部,臣实在是有些好奇,还请陛下允许探花郎仔细说说吧!”
靖元帝冷着脸瞥了云哥儿一眼,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云哥儿便将自己的想法仔细说了一遍。
云哥儿说自己是农家子,从小便看着父母乡邻伺弄农田。他目睹娘娘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地耕作,但一年到头,田里水稻也不过一二石。他知道农户的苦楚,想要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做一些实事。
因为对这方面有兴趣,他研读了许多农学方面的书籍,并一直在实践。
他在一本古册上看到了肥田法,实践之后发现这法子对农田大有裨益,用过肥田法的农田,能增产五到八成。
增产的这些粮食大大的改善了当地农户的生活。往年有些村子里一到冬日便要饿死几个人,但用了云哥儿的肥田法之后,那些村庄再没有人饿死了。
除了肥田法,云哥儿还改良过农具,研究过农作物,这些东西都给他们村里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改变。
村民们的感谢极大地鼓舞了云哥儿,他想进工部,也是希望自己钻研的这些东西能有用武之地。
云哥儿恳切道:“新科进士里有许多人擅作诗文,才学过人,翰林院的编修他们都能做。但这些人里面,适合去工部的人却寥寥无几。工部虽然清苦,但也需要臣子去添砖加瓦,在下不才,却是最合适去工部的人。”
云哥儿说了自己的想法,见靖元帝面色依然不大好看,又担心真惹恼了他。虽然听说这位皇帝欣赏做实事的人,但云哥儿已经察觉到他不赞成自己的选择了。
保险起见,云哥儿又给他拍了一顿马屁。
“陛下御驾亲征,攘外安内,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如今大楚百姓有地耕,有衣穿,有房子住,日子比从前好过了许多,足可见陛下治国有道。大楚有陛下这样的明君,是百姓之福。陛下圣明,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也该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臣无能,别处都不出挑,唯有农学之事,臣还略懂一二。若陛下首肯,臣便去工部,为大楚的繁荣略尽绵薄之力。”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靖元帝被云哥儿奉承了一顿,面色到底好看了一些。
“也罢,你执意要去,那就去吧,以后可别后悔。”
云哥儿颔首,“臣心向往之,定不后悔。”
不管皇帝怎么想,纪浩同倒着实有些佩服云哥儿了。见靖元帝面色和缓,纪浩同也放松了一些,他笑着夸了云哥儿一顿。
“真是英雄出少年,探花郎志存高远,让我等好生惭愧。”
……
他们走后,靖元帝喝了口茶,慢悠悠道:“倒是不孬。”
周禄看他心情不错,也敢说两句俏皮话了。
“好歹是顾小公子亲自挑的夫君,自然是不差的。”
靖元帝闻言,面色更柔和了一些,“我还当月明是被他那张脸迷惑住了呢。”
--
靖元帝问完话后,状元率众进士拜谢皇恩,然后从奉天殿出发,到长安左门外观看张贴金榜。
看完金榜后,便是骑马游街的环节了。
云哥儿和刘文锦一起,身着红袍,斜戴红绸,骑着高头大马,跟在状元郎身后骑马游京。
这一路有官差开道,敲锣打鼓,十分热闹。
大楚民风开放,云哥儿他们游街时,外头有许多哥儿和女子进去观看,沿街的路上挤满了人。平日里极少出门的官家贵女,这日也会央求家里的主母,允她们进去瞧瞧。
一甲三人俱是朝中新贵,许多大臣都讨厌在这其中挑女婿。这三人里头若是有那长相俊俏的,那便是大家眼里的香饽饽了。不说官宦子女了,就连皇室宗亲都会多看几眼,前朝还有一位探花郎尚了公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