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这还,只是中央,单算挪用国库,而没有算贪污受贿。

听得在场官员倒吸一口冷气,挪得多了的差点没昏过去。

旁的也就算了,武帝驾崩两年前的为何还要追讨!

这已是新朝,而非旧朝啊。

这个时间,恰恰是武帝病重,政局混乱的时候。

那个曾经雄才大略的帝王在驾崩前两年一直缠绵于病榻,面对混乱的朝局,有心无力。

萧岭很难想象那个时候萧静勉在想什么。

萧静勉当年只用了加封贵妃这一个小小举动,就成功挑起了沈赵两氏的不和,连带着附庸两族门下的官员,也争锋相对,互不相让。

然后看着沈氏黯然退出朝堂,赵氏元气大伤。

萧岭面无表情地看着英元宫内纷乱。

攘攘如蝇争血。

而伴随着这项诏令之后,还有另一道诏令。

既然陈欠已要追讨,何不让贪污受贿的官员将赃款一并吐出,也免去朝廷再废功夫。

如果说先前追讨陈欠的旨意下来,英元宫内吵吵嚷嚷,那么第二道旨意一出,英元宫内瞬间寂静了。

挪用国库,返回即可。

可若是贪污受贿,那么不仅要丢官,以他们这位陛下的手段,恐怕,更要丢命!

而办这件事的,竟不止是刑部,还有新立的审计司与照夜府。

前者刚设立不到半月,暂且不提,后者,那是要见血的。

“诸卿,”帝王的声音在高处,“可有异议?”

众人只觉过了很久,但实际上,时间只有一瞬。

不知是从谁开始,他们已经跪在地上,叩拜上首的帝王,“陛下至圣至明,臣等,并无异议。”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今天还有二更。

第八十三章

这两道政令, 在朝中骤地掀起了轩然大波。

政令从某些角度讲,其实很贴心。

挪用的公款,可以分两年还清, 倘若两年内还清, 那么这笔钱, 只算做公务用, 没有任何追究。但若超过两年,则需按月向朝廷支付额外的挪用银。

就是利息。

不高, 岁万息二千。

但挪用得多的就不一样了,在审计司官员将政令详细讲明的时候,有几个须发皆白的老臣咣当就昏过去了。

要利息这件事提出时在审计司引起了不少的争议,还是在明知政令是萧岭提出的情况下引起了争议。

委婉大概就是, 虽然挪用国库款项的确是为官者的不对, 然而身为君主,讨回陈欠天经地义, 但是, 但是还收利息未免不大体面, 君子轻财重气,何况萧岭为君,乃是天下人的表率。

陈爻不以为然, 用陈可悦陈郎君的话来说就是,“挪用国库的钱只将银两还上即可已是天大优容, 挪用数年而无半点惩治未免太过便宜了,民间借贷息三分到五分不等, 而今只要息二分, 非为求财, 而为小施惩戒, 况且,两年之内还上,并无利息,还能刺激官员快点归还欠款,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