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点点头,心说看来沈睿还是做了点儿功课的。五爷这种排场,多数会觉得这人肯定是世代贵族,承袭下来的风范。可是如果做过功课就会知道,二十五岁以前的卫五爷,不名一文,现在他所拥有的一切,完全是他自己一个人打回来的江山。
而大海之所以问沈睿这句话,实际上也就是为了想要试探试探,沈睿对于这位卫五爷究竟有没有做过功课,现在知道他做了,也即放心了下来。虽然这里头很很多不足以外人道的东西,那些能够查到的资料上无法说明卫五爷今儿的目的,但是像是沈睿这样的人,只要查过资料了,至少知道卫五爷是带着目的的,不单单是为了所谓的请个男演员那么简单。
其实大海也是多虑,就算沈睿没看过任何卫五爷的资料,总也知道为了请一个人演部电影,没必要搞出这么复杂的一滩子来。
“呵呵,差不多算是,之前就知道卫五爷,只是一直没打过交道。那次也是凑巧,正好卫五爷有件小官司,给一帮人缠的不行,后来是我给解决了。不过,卫五爷是个奇人啊,老沈你多少也听说过一些吧?”=睿什么,不单沈睿听出来了,就连卫五爷也听明白了,这从他微微皱起的眉头就能看得出来。
“呵呵。我算是什么奇人啊,无非就是个凑巧赚了点儿钱,又不太擅长藏着掖着地人呗!小你是不是每次都要打击打击我?”卫五爷毕竟是老谋深算,否则也不可能十年的工夫就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小子,挣下这么大的一份家业。
沈睿笑着点了点头。心说不能让大海说下去了,否则会让大海为了帮自己,而得罪了这位卫五爷。虽然沈睿到现在都摸不透大海的背景,不知道他是不是得罪得起这位卫五爷,但是即便得罪得起,也没必要让朋友背上这样地一个潜在的麻烦。
“卫五爷的传奇我自然是听过的。挺小的时候就学人家玩儿邮票,据说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有十几万地身家了!”
“哈哈,你们看看,沈先生也开始拿我开心了。那十几万在二十年前看上去挺多,但是完全是纸上富贵。好家伙,后来不知道怎么着,邮票就突然不值钱了。看着砸在手里那号称价值十几万的邮票,我当时那心里叫一个痛哦!”
卫五爷这番话,说的大家齐声的会心一笑。
不过他这番话,倒是说出了中国八十年代一段到现在看起来都很奇怪地岁月。集邮这玩意儿一贯都是主要消遣,虽然有些邮票的确价值不菲,到现在还是如此,但是那也仅仅是跟其面值比较而言。八十年代的时候。先是一帮喜欢集邮的人在北京的地坛附近折腾出了个邮市,大家互相拿手里多余的邮票换着玩儿。后来就有存心的玩家进入,俨然将小小的邮票炒得炙手可热。当时一张错版的东方红。从面积上而言。比《蒙娜丽莎》卖的都贵,从重量上而言。比钻石也差不多了。
到了九十年代地时候,随着这些蓄意炒作的玩家纷纷退出,集邮又回到了从前地轨道上,那些叫嚣着几十万一张一套的邮票,也只是有价无市了,空叫出那么高地价格,却再也不会有人掏钱真地收藏了。
卫五爷的履历上就有这么一条,当年他趁着这股风潮,凭着手里几套不值钱地邮票,跟人淘换,后来居然给他挣下了十几万的家产。但是当邮市平静之后,这些邮票却砸在了他的手里。
“卫五爷是不是从那之后,就发现纸上富贵不可言,还是要变成现金最实在啊?”沈睿笑着对卫五爷说。
卫五爷放下了筷子,眼中尽是欣赏之意:“果然,知我者沈先生也,为你这句话,当浮一大白!”
沈睿只好跟卫五爷碰了一杯,却发现大海缓缓的摇了摇头,仿佛在叹气的模样。再看看这位卫五爷,眼睛里的欣赏似乎也有点儿不对劲,至少跟一般人的欣赏不同,似乎多了点儿狂热的什么东西。
“去书房把我那个邮册拿来,给沈先生看看,我估计沈先生也多少懂点儿这些东西。”卫五爷吩咐着,老管家躬身上楼去取邮册。
不过卫五爷还真没说错,沈睿的确是懂这些东西。当年他还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看到自己隔壁的一个师团长也喜欢玩邮票。虽然那位只是随便玩玩,但是位置摆在那儿,有人求他办事的时候也不送别的了,就打听他缺什么邮票就给他找来,一来二去,他手里还真有不少的稀品。沈睿对于邮票的知识就是那时候听那位师团长说来的。不过,当时沈睿的母亲就曾断言,这股子集邮的风潮,要不了多久就会退去。实在是太容易伪造了,真要是炒成那样,只等伪造的技术一成熟,保证满世界就都是赝品了。后来不幸让琳达言中。
老管家拿过了那本集邮册之后,沈睿打开一看,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一张当年被炒的两三万一张的猴票。
“呵呵,就凭这张猴票,当年就价值不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