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重生之夺嫡 片马天空 2731 字 3个月前

“方才从大理寺来见驾的路途上,老奴亲眼见到靖王府的蓝将军押解了十几名反贼进了京的。”李德群一一禀明。

“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隆化帝神情稍缓。

“启禀父皇,儿臣本来布下重兵,将藏匿在沧州的鹰奴全部监控了起来,正要准备一网成擒,谁知那些贼人不知从何处听到了风声,竟然闻风而逃,儿臣帅兵沿路追截,一直到了帝都才将他们全部擒获。儿臣一直在想,此次行动如此机密,竟然被贼人察觉,一定是朝廷内部出了奸细,事先向他们通风报信,才会让他们抢了先手。”

骆钰昭故意让柳观印打草惊蛇,将那些鹰奴放进帝都来,最后才收网,现在却卖个关子,不由不让人产生联想。

“这么说朕不但不应该治你得罪,反而应该褒奖你了!”隆化帝听到沧州的鹰奴全部被擒,心头的怒气顿时消了大半。

“儿臣不敢,但儿臣之所以闯入大理寺,并不是倚仗亲王的身份,藐视大烈的律法,实在是另有原因的。”

“你打的段平圭,这是在打朕的脸,你知道吗!”隆化帝一想起他行事这么鲁莽,心头的火苗又窜了起来。

“请父皇息怒,儿臣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骆钰昭将孟近竹的血书高举过头,“请父皇过目。”

“呈上来。”隆化帝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李德群赶紧接过血书,双手呈给了隆化帝。

隆化帝看了看上面的内容,怒道,“这个孟近竹,朕让王阁老去问他可有话说,他来个闭口不言,现在却来跟朕玩这一出!”

王氏兄弟返回府中,将发现血书,并交给了靖王的事情跟王阁老一说,王阁老立刻就赶到了太极殿,此时出班奏道,“陛下,那份血书正是孟近竹藏在棉衣里面,托老臣从死牢里带出来的。”

“既然有冤,他为何还要招供呢。”隆化帝一声冷笑。

“段平圭乃是天下闻名的酷吏,死于他的酷刑之下的官员,恐怕不在少数,近竹若是不招,恐怕也早就成了段大人手下的冤魂了。”骆钰昭也不管隆化帝的颜面,犯言直谏。

“这么说朕倒是个昏君了。”隆化帝面色一变,双眼像寒冰一样瞪着骆钰昭。

隆化帝亲政之后,为了扳倒外戚,任用段平圭大兴狱讼,冤杀了不少大臣。

现在骆钰昭公然指责段平圭为酷吏,叫他如何不怒。

“儿臣不敢,只是儿臣以为,大理寺作为大烈的最高刑诉府衙,大理寺卿的人选更应德才兼备,严查慎刑,刑必当罪,使狱以无冤,否则一旦造成冤狱,便再无挽回的余地。”

骆钰昭的话说得堂堂正正,隆化帝被他驳得哑口无言,只得斥道,“你懂什么!大道理谁不会说,真要做起事情来,那可就千难万难了。”

骆钰昭还想再说,却被隆化帝打断了,“孙家振,此次剿灭鹰奴的行动极其机密,竟然被贼人提前知晓,你可得立刻查清楚,禁军内部是不是出了奸细。”

“诺。”孙家振立刻出了大殿。

“父皇,据儿臣所知,通报消息的好像是沧州府的地方官员。”骆钰昭闪烁其词,将矛头直指骆钰英,“因为涉及到皇兄举荐的官员,儿臣才不敢再追究下去。”

“不管是什么人举荐的,只要事实确凿,统统给朕拿下,一个都不能留!”

当年亲政之前,杜太后在隆化帝身边安插了众多耳目,差点令他被太后废黜,因此他最恨的就是那些通敌叛国和背叛主子的人。

“儿臣遵命,等押解在京的鹰奴审理完毕,儿臣便立刻赶往沧州,将那些暗中与贼人私通款曲的官员一并拿下。”骆钰昭心中窃喜,如果能将骆钰英举荐的沧州府官员拿下,以后那些朝臣有谁还敢小觑他。

“阁老以为孟近竹的案子该如何处理?”隆化帝将目光投向了王阁老。

王阁老深知孟近竹的案子疑点重重,现在又从隆化帝的态度中嗅出了转机,何况靖王手里还有了有力的物证,当即见风使舵,“鉴于案情重大,涉及到了大烈的国本,同时为了避免有损陛下的天威,老臣建议由三司会审,务必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好,准奏。”隆化帝微微点头,“着刑部尚书马三福、督察御史刘康卓即刻赶往大理寺,会同大理寺卿段平圭一同审理孟近竹一案。朕今天一定要将此案办成一个铁案,免得后世史官将朕骂作昏君!”

“陛下圣明。”王阁老忙着拍马屁。

骆钰昭知道隆化帝最后一句话是冲他说的,既然孟近竹已经有了申诉的机会,他有着充分的信心,此案一定会峰回路转,顺利翻盘的,因此也就低着头不再吭声。

“起驾,朕要亲自前往,看看三司是这么断案的。”

李德群急忙缠住隆化帝的手,缓缓下了金銮殿。

“誉王、济王和靖王,还有王阁老,也一块前去旁听吧。”隆化帝回头下令。

第142章 三司会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