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家的人都不懂农事,被他随口编造些谎言便瞒了过去。
孟近竹到了庄园的第一天,把跟他进京的人全部在庄园内安置妥当。
便召集了原来的佃户以及庄客,开了一个动员大会。
在会上,他当众宣布了新的管理措施,“我已经将庄田全部重新丈量了一遍,以后的租税,一律按收成的三十抽一。现在把大伙一百个小队,每个小队有一名队长,希望大家不要分彼此,老的带小的,熟手带生手,尽量把田里的亩产提高些。”
从前慕容家规定的租税可是十五抽一,而且不论丰年还是凶年,都得照给,如今上缴的粮食少了一半,那些老在的佃户顿时欢呼起来,一个个称他做青天大老爷。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疑问,“三少爷,我原来耕种的那份田,经过我多年的精心打理,收成可是比其他人都高了许多,现在大家又混在一起种庄稼,我岂不是亏了嘛。”
孟近竹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
“柴衮。”
众人一听他这名字,轰然笑了起来。
孟近竹向大家挥了挥手,“以后这位师傅就不用耕田了。”
柴衮一听,以为孟近竹要惩罚他,当即跪倒,“三少爷,我都听你的,求你不要赶我走。”
孟近竹将他扶起来,“我不但不会赶你走,还要让你把种田的技术都传授给大家,每月给你三十两银子,你可愿意?”
“愿意,愿意,柴衮一定将自己会的东西毫无保留的教给大伙。”
晚上,孟近竹就住在了庄园里,挑灯将巴振辉留下的烂账清理了一遍,发现账本跟实际情况出入很大,但他的人现在已经死了,也无法再去追究,只好作罢。
辰玉见他劳心劳力,便按照孟颖姑交的手艺,顿了些燕窝给他。
孟近竹喝了几口,连连赞道,“手艺不错嘛,可如果你就这么一辈子跟在我身边,我怎么过意的去?”
辰玉心里明白着他又要提蓝立煌,索性先开了口,“公子,蓝大哥人是挺好的,可辰玉从来都只将他当大哥看,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请公子以后不要再提他了。”
孟近竹差点被嘴里的燕窝给噎住,“既然知道人家的好,就别错过机会。有些人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可我对他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辰玉低下了头。
“你多去发现他身上的优点,日子长了,自然就会有感觉了。”孟近竹将碗放在桌上,“辰玉,你要明白,如果你没有一个好归宿,我会负疚一辈子的。”
上辈子,眼睁睁的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消失在眼前,今生虽然救了他,他也不用再去当太监,可孟近竹觉得还不够,一定要亲眼看到他有一个美满的姻缘,才能够心安。
“公子会不会觉得辰玉不识抬举?”辰玉摆弄着衣角,神情有些不自然。
孟近竹摇摇头,双手搭在他的肩头,“你可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从来我都是把你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你的幸福也是属于我的,你懂吗?”
“嗯,辰玉懂了。”收拾好孟近竹吃完的碗,辰玉慌慌张张的出去了。
随后的几天,辰玉跟孟近竹在一起的时候,只要察觉话题与蓝立煌沾了边,总是赶紧借故离开了。
孟近竹的事情越来越多,每天在庄园里忙的不亦乐乎,暂时也顾不得辰玉的事情。
在他的指挥下,不到几天功夫,田间的道路都修整的宽阔平齐,可供马车行驶,等秋收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赶着马车进来收粮食了。
又在河堤上不同的位置,修了三道闸门,以便灌溉的时候取水。
沟渠顺着河堤延伸到田间地头,交织成一道道水网。
然后大家一齐动手,将田间的杂草全部清除干净,堆在一起做成窖肥,准备种下水稻之后施肥。
那些田鼠,害虫之类的,也都被消灭干净。
最后,孟近竹又让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了几个巨大的粮仓,一切准备就绪,单等秋粮入库了。
等孟近竹将这一大摊子事忙完,半个月便过去了。
这天下午,慕容府里的新管家汤云行色匆匆的跑到了庄园里,一进门就叫着,“三少爷,不好了,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