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的效率比自己想象中的高,宁颂在这个间隙没有选择继续答题,而是靠在墙壁上闭目养神。
太过着急,精神会受不了的。
有多少前辈由于太过焦虑,而受到号舍低矮环境的影响,得了“矮屋恐惧症”,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
考完之后甚至还会受到影响。
宁颂虽然觉得乡试很重要,但还不到牺牲自己的健康的程度。
只不过,宁颂刚休息一会儿,就听到了号舍外激烈的吵架声
因为饭食不能入口的缘故,有考生与号军吵了起来。
不一会儿,监试也来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监试被吵得一脸懵,怕上峰责怪,他干脆差了人将双方分开。
“不想考就出去。”监试威胁考生道。
考生无法,只得回了自己号舍,坐下来低头吃生冷之物。
宁颂围观了一会儿,见自己的水过滤好了,继续做饭。
一顿饭吃饭,答完了最后一道题。
宁颂没来得及检查,就听到了监试的声音:“是否有人身体不适?”
闻言,宁颂抬起头,与对面号舍的人对视了一眼。
对面的号舍的人拒绝吃号军发的饭,自个儿刚折腾完吃的,如今饿得头晕眼花。
见到宁颂体力充沛,神采奕奕,下意识露出一个嫉妒的眼神。
然而,这位学子的嫉妒之情没存在多久,就被监试离开之后,在号舍中传递的流言吓坏了。
原来,有不少人吃了考院发放的饭,上吐下泻,情况相当严重。
按说乡试环境如此,腹泻不舒服是常有的事,可这一回,考院中的大夫看完了病,立刻吩咐让号军将考生移出去。
“害怕是得了瘟疫。”
原本不以为意,但此时听到最后两个字,宁颂的手也顿住了。
第73章
乡试第一场还没考完, 考院中就因为这关于疫病的谣传闹得人心惶惶。
宁颂做完了饭,将碗筷收拾好,放进了自己带的小藤箱里, 闭着眼冷静了一会儿, 开始看第三题。
不是他不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而是他身体尚且没有不适, 何况目前还在考试,他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第三题是“今有璞玉至琢之”。
按照顺序, 第一道题来自于《论语》, 第二题来自《中庸》, 这一道题, 则是来自于《孟子》。
这一道题目只截取了原文的一部分, 原文出自梁惠王下第九节, “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 必使玉人雕琢之”。
文章原意是孟子使用璞玉作为例子, 劝谏齐宣王能够根据臣子的专业水平、个人特质来使用下属。
若非如此,哪怕是璞玉,要求匠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雕琢这块玉石,玉石也会失去自己原本的价值。
这句话讲的是孟子的人才观, 目的是希望上位者能够正确地辨析人才的特质, 合理用人。
当然, “合理”使用人才,肯放权的前提,一定是有宽松的政治环境与完善的制度。
宁颂思考片刻, 在稿纸上写道“欲使人胜其任,须得言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