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李晓朝却食不知味,勉强吃完碗里的饭,没有再让宫人去添。

用过午膳,宫人又端来消食的茶水。

李晓朝环顾四周,坦然道,“我有事想单独与殿下说。”

陈玉等人对此早有预料,立刻放下茶盏,抬头看向唐臻。

李晓朝见状,忽然想起从前。曾几何时,他甚至不必如此清晰的说出想法,只要暗示自己想要与太子单独相处,太子身边的人就会立刻低眉顺眼的退出去。生怕动作稍晚,既得罪骠骑大将军又被太子怪罪不懂看眼色。

他眼中闪过清晰的困惑。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举动都在他预料之内的太子开始逐渐的脱离他的掌控。他究竟在为什么忙碌,竟然会忽略太子身上如此明显的改变。

如今想来,数月前在王府巷陈府发现太子似乎对他有所隐藏,生出恼羞成怒的心思,因此故意冷待太子,继而对太子偷偷与岑威离开京都的行为视而不见......鬼迷心窍,愚蠢至极。

“殿下”李晓朝长叹了口气,再次看向唐臻的目光,清晰的透露着不满,“你为什么让程诚在城内用火药包?这会让百姓恐慌。”

唐臻放下茶盏,嗤笑道,“这不是孤的错。如果百姓知道,火药方子是鬼神赐予,火药包所经之地皆为神迹,他们又怎么会畏惧?”

言下之意,如今百姓会恐慌是因为李晓朝行事不够周全。

更严重些甚至可以理解为,唐臻觉得李晓朝并非不能周全,只是不想周全,故意对百姓隐瞒太子梦中得鬼神垂青的事。

李晓朝面色不变,苦笑道,“就算是神迹......东南三省的神迹是何结果,百姓只会更惧怕。”

“恐惧源于未知。”唐臻已经通过寥寥几句话摸清李晓朝的态度,肆无忌惮的道,“大将军可以告诉百姓真相:施尚文诬陷朝廷重臣,以重兵试图撼动京都,完全不将孤放在眼中,整个东南三省都助纣为虐。鬼神受父皇和孤的供奉,自然不忍见孤受此□□,遂降下天罚。”

“京都的百姓又不曾做错,鬼神赐下的火药已经炸响两次,皆不曾伤人。”稍显冷淡的脸上蓦地展开清浅的笑意,他意味深长的道,“孤听闻民间有句俗语,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李晓朝目光定定的与唐臻对视,缓慢却坚定的点头,“殿下说的对,是臣愚钝。”

某个瞬间,他清晰的感受到胸口剧烈的心跳。

逆我者,得天罚。

太子的野心,昭然若揭!

李晓朝早就埋葬于心底的野心也悄无声息的复苏,愈演愈烈。

第142章 一合一

从身无长物的流民到掌管京都的骠骑大将军,李晓朝一路走来,不知道被多少人羡慕、记恨。

然而无人知晓,夜深人静之时,这位在世人眼中已经飞上枝头的麻雀,经常会因为懊悔整夜辗转反侧。

当初如果不是他年轻气盛,没能沉住气,受到薛寄和施尚文的蛊惑,鬼迷心窍的答应对安定侯出手,他如今岂会只是骠骑大将军?

安定侯的所有......京营、羽林卫、昌泰帝的绝对信任和依赖,这些东西都应该属于他!

更有甚者,如果当年安定侯没有树倒猢狲散,昌泰帝不曾为保命只能深入简出,圣朝也不会是如今的模样。

昌泰帝登基之初,安定侯的威严,丝毫不输燕北旗和施尚文。

可惜......直到安定侯再也不能活过来,最支持他的程宝儿在狱中自缢,他曾经的最大阻碍程锋也葬身火海。李晓朝因为昌泰帝的不忍平安出狱,只能面对安定侯昔日部下的冷眼,仿佛再次变回没人愿意沾染的流民。

李晓朝终于恍然大悟,他究竟做了什么蠢事,亲手毁去自己最大的靠山,斩断青云路。

他从只差半步就能成为安定侯府的继承人,再次变得一无所有。

李晓朝不甘心,只能牢牢抓住用丢弃黄金换来的铜板,听从施尚文的利诱,费尽心思,从无到有的归拢安定侯的旧部。成为看似风光无限,实际却是既要受施尚文的威胁,又要面对程守忠排挤的骠骑大将军。

其中的落差......李晓朝只有不去想他曾经差点就能拥有什么,才能保持冷静。

那些辗转难眠的夜晚,李晓朝只能靠无数次正确的选择,忘记那次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