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邀请

文艺生活 薪越 1433 字 3个月前

葛优这么说就表明他面对巩俐的时候压力不大,没什么心理负担。

此时巩俐已经是国际大明星了,葛优才主演了一部小众电影,算是电影界的新人,两者无论是名气还是片酬都差距不小。

这就很容易造成一方被另一方的气场镇住的状况,也就是压戏。

如果是姜文和巩俐演对手戏,就不存在这种情况,这也是当初张艺谋犹豫的原因。

这可是一部大投资的片子,他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后来在林子轩的推荐,以及葛优自身的努力下才得到了张艺谋的认可。

《活着》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富贵一个人的故事,其他人都是配角。

张艺谋在改编的时候加重了巩俐的戏份,和葛优有大量的对手戏,这么做可以理解,毕竟巩俐在西方影坛有很高的知名度。

想让《活着》引起西方片商的关注,卖个好价钱,巩俐的戏份不能少。

葛优有个好处,那就是心态好,放松,他为这个角色做了大量的功课,心里有底气。

有底气就不会紧张,也就没有压力,可以坦然的和巩俐对戏。

“张导没过来,那是不是最佳导演咱们也有希望了?”林子轩转移话题道。

这是个很明显的信号,一般来说,对于得奖的人员组委会都会打电话通知本人来到现场,除非是实在太忙,否则没有理由不过来。

张艺谋的新片还没有开拍,来领奖的时间还是有的,要么是他不在乎这个奖项,要么就是评委们搞了平衡,没有把最佳导演给张艺谋。

金牛奖搞平衡不是一次两次了,有时候为了皆大欢喜还会出现“双黄蛋”的情况。

这就是华国电影圈的现状,人情因素太重,缺乏公正性。

张艺谋的缺席对其他被提名的电影导演来说是个好消息,至少心里有了盼头。

林子轩给慕姗姗打了电话,聊了在花城的遭遇,提到了巩俐,他提到巩俐倒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提出一个设想。

慕姗姗主持的《文化访谈》经过第一期的热播之后,处在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主要还是华国当下的大环境,太过尖锐的话题不能讲,在选题上的限制很大,尤其是在华国电视台,自由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