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轩回到京城的时候,离香港回归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大家的情绪都比较亢奋,有的单位还组织了不少的活动,比如作协就有在六月份和香港作家举行文学研讨会的计划。
这种活动少不了演艺圈的参与,香港回归肯定会有文艺晚会。
能够参加这种规格的晚会是一种荣誉,歌手和演员都很积极。
电影行业同样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大致的意思是在香港回归后,要加强两地电影从业人员的交流,对香港电影实行更为开放的政策等等。
所谓的交流就是为香港演员来大陆发展提供便利,鼓励和香港电影公司合作拍片。
一些原本很难进入内地市场的香港电影,在修改后可以在内地院线上映。
电影圈内的人对此各持己见,一方面认为通过交流能够借鉴香港电影的国际化经验。
香港在学好莱坞那一套,同时又比好莱坞容易变通,它吸收了好莱坞的经验,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咱们既然学不到好莱坞的经验,不如先学香港的经验。
也有人认为那不如直接去学好莱坞的经验,那样还彻底一点。
另一方面,香港电影的进入对国产电影无疑是一种冲击,不过反正被好莱坞大片冲击惯了,大家也就不怎么担心了。
这些政策目前还看不出什么来,总体来说,电影圈较为平静。
林子轩去过香港,对香港的电影圈子不抱期望,那个圈子非常封闭和排外,还很势力,想和他们合作沟通并不容易,现在跑过去估计只能得到白眼。
而且,香港电影即将进入严冬期。
等他们以后没片子拍,来内地圈钱的时候,再谈合作好了,那时候主动权在咱们这边。
在内地,有部分电影人倾向于香港,还有一部分电影人倾向于好莱坞,倾向于欧洲的也有一小部分,剩下的是本土派。
本土派也叫做保守派,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国产电影。
林子轩不介意和国际上的电影人合作,但他不想抱大腿,算是本土派,只是不明显而已。
这和各人的教育背景有关,在国内受教育的大多是本土派,有留学背景的崇尚好莱坞模式,国内的艺术院校也会培养出一批崇尚欧洲艺术电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