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回到古代当咸鱼 观海 3442 字 4个月前

赵振瞥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小官,相貌陌生,并不认识,决心等离开后就赶紧问问这人是谁。

只是还没有等赵振想好后续的事宜,太子就招手示意他过去了。

赵振心底的预感更加强烈了,然后就看到太子将文书丢过来,让他念一下。

赵振顿时不快,就算他是太子的属官,也得罪了太子,可太子这举动实在是太轻视他了。

只是赵振刚刚硬了一下,太子的举动说过分是过分,可要说有多过分那也算不上,他也不好继续在这上面强硬下去,万一让太子忍不了了呢,那岂不是不好下台,想了想,赵振决定忍这一下,接过文书读了起来。

如果赵振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概哪怕选择掉头就走也不会接过文书读起来,好歹人走了,哪怕之后的事情会发生,他也不至于那么没脸,可惜万事没有如果。

读到前面的时候,赵振还只当这是太子派人审查贪墨官员出结果了,对方过来正常禀告,只是心底冷笑了一声,觉得太子将精力放在这上面实在是分不清轻重缓急。

其他官员也都不解,太子怎么突然就让赵振来念这文书,难不成是想通过这文书向他们展示此次事件的成果,除此之外,在场的人都想不出还能是为了什么。

赵振也被前面的内容麻痹了,放松警惕,顺着就将后面的内容一口气念了出来。

赵振念完还没有反应过来,只是下意识地皱了皱眉,这怎么有个赵家人也参与了这贪墨之事,和他一个姓氏,当真是晦气。

只是赵振没有反应过来,东宫的其他属官脑子还是灵光得很,很快就发现这个赵姓官员似乎有些耳熟,如果他们没记错的话,似乎是在赵振口中听过几次。

而赵振当时可是好好地夸了对方一番,可现在……

在场的人都没有怀疑这件事的真假,这要是等赵振离开了,太子再拿出这件事来,他们恐怕是会怀疑这是不是太子为了报复赵振而弄出来的,若真是这样,那太子这么做造成的影响比被人误会还大。

可他们这边事情刚出,他们也都在殿内,自然也看到太子生气归生气,可却没有一个内侍进来过,自然不可能是太子暗中指使人过来。

这去掉一切的怀疑因素,说到最后的话,那岂不就是赵家出了个贪墨的官员。

如果只是单纯地有了个贪官,在场的官员都不会太在意什么,毕竟谁家敢说不会出一个败类,哪怕关系再亲近,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放在之前,他们也只会同情赵振,赶上皇帝准备追究贪墨人员的时候,偏偏赵家给撞上了,这不是倒霉是什么。

可偏偏赵振开始那么义正词严了一番,站上了道德制高点,对着太子一顿炮轰,这要是一直站着也无妨,可就是这么凑巧,他刚站上去,就要被赵家人给拉下来了,这就很尴尬了。

赵振一直站着没事,或者没有站上去也没事,可是这上去下来一趟,他怕是麻烦大了。

不,恐怕不只是赵振,整个赵家的麻烦都来了。

而刚刚给赵振说话的人脸都绿了,他们都搞不懂了,听赵振那般说的时候,他们都以为赵家很扎实,绝对不会被人抓到把柄,或者说被抓把柄那也是很久之后的事了,可是这才过去多久……

还有一刻钟吗,他们这边还想帮着赵振说话,却发现再帮忙说话,不但帮不上忙,反而还会将自家给拖下水了。

不,也可能是已经有些拖下水了,刚才帮忙说话的人看向太子,心里直打鼓。

如果说刚才他们希望这东宫发生的事能尽快传开,那现在他们就是恨不得事情被捂在东宫内,一点也不让外人知晓。

只是这后一个想法显然有些妄想了,哪怕太子不宣传,可这么经典的事情必然会被皇帝知晓,皇帝本来还愁着要怎么让那些暗戳戳阻拦的人不敢动手,赵振这事一出,理由就有了。

意识到这点后,一些人本就发绿的脸越发地绿了起来,说实话,要不是清楚赵家不可能和太子联合起来给他们演双簧,他们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上当受骗了。

在场其他人都各自唏嘘之时,赵振的脸也绿了,他总算是意识到问题所在。

第157章

赵振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怀疑这件事的真假,可他下一刻又意识到,这要是再晚点听说,他倒是可以这么说,可现在,除非他有什么明确的证据,不然开口只会遭到嘲讽。

因为总不可能是太子事先预料到他会口出狂言,然后就让人准备好这一份文书,只能说是来得太巧了,巧到让赵振不好回击,也没有办法回击了。

“赵大人怎么不继续念了?”太子冷淡开口,语气中并没有嘲讽的意思,却让赵振脸皮滚烫,手中的文书似有千斤重,都快要拿不住了,更加念不出口。

只是现在不是他想不念就能不念的时候,赵振咬紧牙关,好在后面的内容并不多,匆匆念完,就将文书交还给太子,站在原地一声不吭。

太子也没有趁机说什么,毕竟赵振此时已经是难以翻身了,他再说什么反而显得他咄咄逼人的,虽然太子不在意自己有这个名声,可是他此时多说什么反而可能帮助赵振脱身,那就是他不愿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