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旋转门 蔡骏 9141 字 3个月前

“假若我们知道什么是时间的话,那么,我相信,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由时间做成的。造成我们的物质就是时间。”

——博尔赫斯

格林尼治时间2005年5月31日凌晨0点送走龙舟,春雨放下绷紧的神经,洗了个热水澡。如雪的肌肤依然紧致,莲蓬头的水珠下,显出婴儿般的红嫩,每个毛细孔都张了开来,贪婪地吸收水分。飞溅的水花落在身上,再高高的弹起,消失在浴室的蒸汽中。青春还刚刚到来,怎能让她轻易流走呢?春雨闭着眼睛,享受着片刻的安宁,虽然知道此刻更需要的,是一个宽阔的肩膀。

躺在床上想早点睡着,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他的声音,就像凌晨的那个梦,还有清晨森林里的小屋。心跳越来越快,仿佛他就要来敲她的门了。

春雨索性从床上爬了起来,已过了子夜0点,她撩起窗帘的一角,注视着黑夜里的花园,只听到淅沥的细雨声。窗外不就是博尔赫斯笔下小径分岔的花园吗,那里埋藏着什么秘密?值得旋转门饭店如此神秘,留着个吉斯夫人不知何方来历?值得弗格森教授为之而远赴中国,最终在回家的路上送了自家性命?

她忽然确信无疑——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里就能找到谜底。

或者找到高玄任何力量都已无法阻止她了,无论在那神秘的花园,藏着多么可怕的妖魔鬼怪。

“夜闯后花园!”

春雨在心底对自己默念着,仿佛某个传统戏曲的曲目——古时候痴情种的书生,要将心爱的女子从妖怪手中救出。

拿起雨伞,披上件黑色的外套,当然也没忘了带手电筒,她冲出了319房间。

走廊和楼梯一片寂静,大堂里空无一人。春雨悄悄走到饭店后门,闯入迷离的夜雨。

冷风冷雨打在脸上,虽有伞却挡不住凉风,虽有手电却只能看到眼前几米远。毕竟是女孩子,孤独与恐惧又袭上了心头。但已走到花园门口,她不想再退回去了,再说最近这一年来,她的神经已锻炼得很坚强了借助手电筒的光线,春雨走进了花园的小径,这条路前天早上还走过,但现在感觉与白天完全不同。风雨交加中只记得脚下的路,是一条铺着卵石的小径,她沿着脚下的卵石往前走,路有些湿滑,她就扶住旁边的树干。

很快看到那扇生锈的大铁门,里面还是中国式的凉亭,手电光线只能照出一角。凉亭后就是那道月亮门了,虽然在国内的园林里,常见到这种月亮门,但是在雨夜还是第一次。这场景让她想到了《聊斋》里的种种鬼故事,美丽的女鬼或狐仙,不是习惯于出没这种古园子吗?

她几乎忘了自己正身处国外,便壮着胆子推开月亮门——原来两块木板门只是虚掩着,里面飘出一股植物腐烂的气味。

春雨战战兢兢地走进了月亮门。里面是条铺着卵石的小径,里边是更加茂密的树木,枝叶全都伸展到了头顶,挡住了天上的自然光线。好在雨已经越来越小,也许很快就会停下。

大约两分钟后,她看见了第一个岔路口。小径分出两条路,她用手电往两边照了照,全都是黑咕隆咚的一片。

京戏里有一出名为《三岔口》的著名段落,两个男人在黑暗中打斗,谁都看不清对方,就像面对一条道路的三岔口。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忽然,耳边似乎跳出了一个声音:“每逢交叉路口就往左拐。”

这是博尔赫斯的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里的文字,主人公余淮就是循着这个原理,找到了艾伯特的花园。春雨赶紧点了点头,这也许是抵达迷宫中心的基本准则之一。

吓死你恐怖论坛于是,她选择了向左走。

走进左边岔路,依然是弯弯曲曲的卵石路,走了大概几十米,又出现了第二个岔路口。

还是向左走、向右走的问题。

春雨依旧选择向左走。

就这样她走到了第三个岔路口,依然按照既定的原则左走。这样的好处在于——当她从迷宫退出来时,也能按照每个路口向右走的原则。最简单的原则最管用,迷路的可能性也越小。

半个小时过去了,春雨已走过了十几个岔路,看来这迷宫真的非常大。还好她的手电耐力很强,可以连续几十分钟不用换电池。

腿肚子有些酸了,撑着雨伞的手也有些晃悠,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不会是肚子又饿了吧?早知如此晚饭应该多吃些。

忽然,手电光束里照到什么,靠近看,发现地上堆着一个圆圆的东西,她小心翼翼地蹲下来,把那个东西捡了起来,手感是那样冰凉,有些粗糙不平,表面还有几个洞眼,像一个用旧了的保龄球。

春雨把它放到眼前,在手电筒近距离的照射下,才看清楚自己的手指,正抓着两个深深地眼窝,那凸凹不平的球体正是一具头盖骨。

一声惨叫划破了凯旋门的上空。

被吓得魂飞魄散的她,立刻将手里的骷髅头甩了出去,只听见一阵树叶摇晃声,那个东西再也看不到了。

老天啊

,刚才自己竟然抓起了一个死人骷髅头!

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她看到自己手指上,分明还残留着头骨里的一些污泥。

胃里一阵难受,她几乎倒在地上要吐出来了——这是又开始庆幸晚饭没有吃饱了。

经过这样的惊吓,她的脑子已经迷迷糊糊了,本来应该向后退去的,她却慌不择路的向前跑去。更要命的是,她居然把“每逢交叉路口就往左拐”的原则给忘记了,接下来的几个岔路口,她自己都搞不清走了左边还是右边。

这回春雨彻底迷路了,雨伞不知被扔到哪儿了,手臂也被树枝划破,她才想起自己连手机都没带,已失去了任何求救的机会。四周的风雨声中,仿佛不停有人在哭泣,甚至听到有人在喊她的名字,她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头发上、脸上弄得都是树叶。

在手电神秘的光束中,她似乎看到了一张少女的脸庞,在夜幕中有一种诡异妖艳的美丽。

春雨马上叫出了这个女孩的名字:“清幽!”

清幽——竟然在这里看到了她?半年多前就死去了的大学室友,春雨还清晰的记得,当初这位室友的死状极惨,是咬断了自己的舌头而亡的。

活见鬼了!

不,彻骨的恐惧笼罩了春雨,似乎要把她的三魂六魄都给逼出躯壳。

她把手电转到另一方向,照出了一个中年男人,他用一双阴冷的眼睛盯着她,狞笑着向她走近——这是她的继父,一个丑恶到极点的男人,春雨十几岁时曾幻想杀死他。

现在魔鬼又复活了过来,在这小径分岔的花园现身,想要得到他没有得到过的东西。

春雨惊叫着调头就跑,在跑过一个岔路之后,手电光束下漏出了另一个男子的脸。他大约三十多岁的样子,面带微笑的看着她,然后向她伸出了手。

她一下子愣住了,怎么会——怎么会在这里见到他,这个对春雨来说非常重要的男人,那个许多年前就已经永远失去了的男人。

但她并没有害怕,而是含着眼泪同样伸出了手,同时轻轻的喊了出来“爸爸!”

是的,这个男人是她的爸爸,在春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车祸而离开了人世。

就当他们的手就要触到一起的时候,春雨却跌倒在地上,手电筒也滚到了一边,眼前恢复了一团漆黑。

她流着眼泪大喊着:“爸爸!你在哪里?”

终于,春雨在地上摸到了手电筒,当眼前的光束重新亮起时,她又看到了一张新的脸庞。

那是妈妈的脸。

妈妈在轻声呼唤着春雨的乳名。

可怜的妈妈一辈子都没有享过福,死去了丈夫之后又嫁给了一个可恶的男人,如今永远的长眠于地下了。

难道妈妈是从欧亚大陆底下挖了一条地道才来到伦敦的吗?

春雨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想靠近妈妈,但是刚走近一步妈妈就消失不见了,她伸手抓去只摸到几十片树叶。

这是她彻底失去了力量,跪倒在地上仰望天空,虽然漆黑中什么都看不到,但是她感受到雨水正无情地坠落下来,像箭一般射到她的脸上,让她遍体鳞伤,无药可救。

泪水混着雨水一同从脸颊落下,此刻恐惧已不再重要了,就算再有十个八个骷髅头在旁边也没什么,她现在只感到深深的绝望,在这迷宫的深处无人知晓,只有被她恨过的和爱过的,那些死去的幽灵们聚集在身旁,恐吓她安慰她伤害她庇护她。而她只是只任人宰割的羔羊,在黑夜里发出最后的凄惨长啸。

当她最后一次抬起手电筒时,奇妙的光圈里出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

是他?

春雨揉了揉被雨水模糊的双眼,终于看清了那张熟悉的脸,他露出了带着酒窝的笑容,走过来要扶起她的样子。

“高玄!”

在频临绝望的时刻,她喊出了这个带给她唯一希望的名字。是的,她看到了高玄,那双诱人的眼睛,她全心爱着的这个男人,已经缓缓走近了她的跟前。

自从三天前在大本钟下匆匆一别,他是否也知道她日思夜念呢?无论他来自人间还是地狱,这一回都不能让他再溜走了。

就当春雨要抓住他的时候,手电突然暗了下来。

糟糕,电池用光了!

眼前依然伸手不见五指,许多雨水直接打进了她的眼睛里,但是她依然用最后的力气喊着高玄的名字。

然而,她并没有摸到高玄的脸。

力气差不多已经用光了,她感到自己浑身虚脱了下来,瘫软在充满雨水的地上,如此绝望而无助。

当最后失去知觉时,春雨的脑子里只掠过了一个字——死。

也许今晚就会死在这里吧,死在这小径分岔的花园里,死在博尔赫斯老头给她设下的陷阱里,死在所有她恨过与爱过的幽灵怀里……

北京时间2005年5月31日上午10点10分

同一时刻,在地球的另一端,上海。

镜子里的

人是我,对镜子外面的我说:“不知道春雨在伦敦怎么样了?”

十五分钟前,我接到孙子楚的电话,他说已联系到了他的同学老马,也就是介绍给弗格森教授的清史专家。老马说弗格森教授确实来找过他,孙子楚决定带我去造访一番。

窗外响起一阵刺耳的喇叭声,楼下停着辆红色的越野车,孙子楚站在车门前挥了挥手,像要出门远足的架势。可惜越野车在市内全无用武之地,走了足足一个钟头,才赶到浦东高桥一个住宅区里。

老马是孙子楚的研究生同学,年龄比孙子楚大几岁。他虽在社科院供职,但最近一直在家写论文,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许多都是线装的古籍善本,散发着一股清朝的味道。

他开门见山的说:“大约一个月前,弗格森教授确实来找过我,说他要找一个名叫ts,ui en的清朝人,曾经做过云南总督。”

“但清朝没有云南总督这样的官职。”

“我也感到很奇怪,这个英国老头不懂中文,搞不懂他为什么来查这个?我问他原因,他也含含糊糊不肯说,可谁让我热情好客呢,再说人家也是著名科学家。我查了清朝云南巡抚与云贵总督名单,并未发现ts,ui en或en ts,ui的姓名。我想会不会是巡抚以下的官呢?比方说提学使、布政使、按察使,再往下是道员、知府。”

老马语速极快,我听得有些头晕了:“到底是谁呢?”

“我已经收集了清朝五品以上官吏的全部资料,两百多年总共有好几万人。我把清代云南提学使、布政使和按察使的材料全找出来了。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但是我也有些傻了,难道那英国老头在耍我?我仔细想了想,忽然想到了ts,ui en这两个字未必就是姓名!”

“不是姓名?”刹那间我的脑子好像也开窍了,“难道是字吗?”

老马拍了一下手:“对了!加十分!中国古时候除了姓名以外,还有字某某的习惯,比方诸葛亮字孔明,刘备字玄德。”

当他说到“加十分”时,特别像某位著名电视主持人,不禁让我暗暗好笑。

“ts,ui en也是字?”

“我查了清代云南的督、抚、提学使、布政使和按察使得名字和字——终于查出来了!余问天,字崔鹏,苏州吴县人,嘉庆十四年生,道光十八年进士及第,咸丰二年任云南大理知府,咸丰九年任云南布政使,同治十年辞官还乡,卒于光绪十年。”

老马后面那几句话,就像计算机口令一样跳了出来,着实让我目瞪口呆。

显然“崔鹏”的英文名“ts,ui en”。余问天做过云南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民政与财政,在外国人看来和总督也差不多。

余问天他还做过大理的知府。大理啊,我想到了苍山洱海,想到了《天龙八部》里的段誉,想到了《射雕英雄传》里的南帝,这神奇的地方会给与余问天造成什么影响呢?

老马得意的笑了笑:“我确定余问天就是英国老头要找的人,而且这个人的确不同一般,在当时的文坛还是小有名气的呢。”

我想起了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主人公余淮的曾祖父“ts,ui en”既是高官,同时也是小说家。不过,我也读过很多版本的《中国文学史》,在清代文学一章里,似乎并没有余问天的名字。

“有什么作品留世吗?”

“弗格森教授运气不错,正好撞到我的枪口上了——我在写关于晚清小说的论文,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小说,有些作者还是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现在人们很推崇曾国藩的文章,其实文章在曾国藩之上的还大有人在。许多大人物或使用笔名,或根本没有让作品发表,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小说才华。”

孙子楚实在憋不住了:“兄弟,你还是直奔主题说说余问天吧。”

“布政使官阶从二品,也算是封疆大吏了。余问天在云南做官多年,至今在大理和昆明,还可以看到他不少真迹。余问天真正有名的还是小说,我手头就收集过他的作品。”

说着老马从书柜里拿出一本线装书,还没看清封面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霉味,揉了揉眼睛终于看到了书名——《幽冥夜谈》。

“《幽冥夜谈》听名字像是聊斋那样的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