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尚书台明光烁亮, 五日后,寇广陵派去将军府的人成功与连曦夫人对接上,按她的指示, 从几处地方寻到被隐藏起来的密信与证物。
这些证物带回尚书台, 经寇广陵亲自验证核查, 确保无误, 和被审讯的那伙人所交代的口供基本吻合。
除此以外, 寇广陵派去北境的密探负了几道箭伤赶回, 带了重要证物和消息。
之前唐青再度专审账目时, 于细微之处寻见异常。
他让寇广陵派人暗访公冶侯名下的粮库,发现公冶侯不但将粮食托商贾之手以几倍粮价卖给百姓,从中牟利, 更是私下输运至北方。
至于送到北方何地,密探经过数日高度查访,已有证物和结果。
这些粮食没送到大邺北方边境幽州的土地,而是越过北, 到了胡族、丹族之地, 以高价卖给异族粮官。
胡族和丹族受环境地貌影响, 能种植的粮物十分有限,如果遇到大雪或旱季,连年颗粒无收。
所以过去三十多年期间,他们陆续侵扰幽州之境,抢掠粮食钱财和当地的百姓。
粮食作为国之根基,更是重要的战略后勤物资,公冶侯居功自傲, 目无法纪,竟给胡族和丹族运卖粮食, 此行此举,可论通敌叛国之罪处置。
如此一来,种种人证、物证都对得上,届时由寇广陵亲自交给廷尉府,让廷尉府联合丞相主审,皇上坐镇,公冶侯纵能狡辩,面对诸多铁证,也百口难辞。
**
忙到今日今时,尚书台的人都累得有些气竭恍惚,但他们目光灼亮,显然为即将来临的天下公审而兴奋。
苏少游道:“枉我原来还挺崇敬公冶侯,没想到他竟是如此十恶不赦之徒。”
莫冰评价:“知人知面不知心。”
寇广陵咧咧嘴:“大伙儿都莫要动怒,等事情告一段落,由我做东,请你们去福瑞楼吃一顿。”
苏少游搓搓手:“大人此话当真?福瑞楼的烤鸭可是地道,可价钱太贵了,一壶茶水都要收取好几两。”
寇广陵笑着开口:“自然,何时欺骗过你们?”他目光一转,朝唐青问,“唐侍郎来么?”
唐青不假思索地答应:“好啊。”
这是他在尚书台任职以来第一次参与“部门聚餐”,意义非凡,且与他共事的领导和同僚品性贤良,断然没有缺席的道理。
李秀莽环望同僚们,见他们一脸向往之色,虽不忍打击,但还是开口,说道:“事情还未结束,莫要松懈了。”
唐青对其展颜一笑,精力投入手上的案卷当中。
**
依照大邺律例,公冶候连犯数条重罪。
其罪一,隐瞒军情实报,冒领军功,所犯欺君大罪,理应枭首示众。
罪状之二,身为朝廷重臣,却徇私枉法,私立违律产业,贪污受贿。若不及时惩治,以儆效尤,届时朝堂贪墨之风盛行,吏治腐败,国将不国。
公冶候谋取私利尤重,理应剥除爵位,其后三代,也因其罪行恶劣,不能入朝为官。
其罪之三,征战期间,杀良冒功,残害同僚,摄取权利。
大邺立军功制,重武官,在此罪上量定重罪刑罚,无论平民或王侯出身,若犯此罪,一视同仁,皆以车裂之刑分尸,诛夷三族。
其罪四,残害至亲,麻木不仁,此为大不孝,犯十恶大罪。
罪五,通敌叛国,与常年侵扰大邺边境的外族有买卖勾连。
外族侵扰大邺三十余年,更趁诸侯割据之乱时,把战火牵入大邺境内,残杀邺朝无数百姓,国恨难平。
此一罪,为所有帝王都不能容忍对江山社稷存有威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