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向队伍里的人询问,得知他们正在应招榷市劳工的名额。
排队的人群里,除了平城当地的居民,还有辗转至此地的流民,及混了外族血统的边界一带的百姓。
只要有人通过考核与验查,做了登记,不日就可凭借官家发放的榷引在榷市劳工,获取月钱或者粮食。
此为新修订的边贸条例中列出的细则之一,市场开启后,必须增设务工数量,从平民里选取劳动人员。
目的就是通过增加劳务岗位,提高百姓的生活经济水平,稳定社会发展。
听罢,萧亭看着他,道:“旧条例并无这条细则,侍郎行思独特,多为百姓考虑周到。”
萧亭查过唐青,自其入朝起,做的都是触犯各阶级利益的事,也难怪皇上会安插韩擒和近身暗卫在他身边,若不这般护着,只怕会出意外。
叙谈之际,前头闹出动静,起了纷争。
萧亭带唐青上前旁观,只见一名年纪轻轻,五官有外族特征的少年与官兵争辩。
原来少年不但通过考核,且完成得相当出色,可官兵看他面带异族特征,当场不予通过。
少年高举鱼符抗议,说自己也是大邺的百姓,为何因为怀有异族血缘,就视为最下等,过了考察却不优先给予登记。
冀州最北境地,分布一些和外族女子通婚的百姓,他们的子女虽被认定为大邺子民,却因为血缘不正的缘故,被鄙视,遭厌弃。
被压制的少年力气奇大,两三名官兵险些拉不住他。
围观的民众有的漠不关心,有的暗自叫好,有同样遭遇的,欲为其发声,最后却一致保持沉默。
少年喊道:“当今圣上也流着异族的血,你们凭什么瞧不起我?!”
官兵呵斥:“大胆刁民,居然敢直呼皇上,不要命啦?!来人呐,把他绑起来——”
萧亭皱眉:“住手。”
围在二人身边的百姓下意识让出道,为首的官兵瞧见,目色诧异,纷纷迎上前行礼。
“见过王爷——”
话一出,周围的人连接跪下。
萧亭望着少年,道:“此人既已通过考核,为我大邺子民,就该照规矩办事,本王若没记错,条例上可未曾记载相关规定。”
官兵迟疑:“可此人方才冒犯了皇上……”
唐青微微摇头:“对方的话并无过错,何罪之有?”
官兵悄悄瞅了眼唐青:“还请这位大人见谅。”
唐青亮出官牌,表明身份。
在官兵们行礼之际,他开口命令:“把此人留下,既通过考核,就照条例办事。”
又道:“今后莫要再将大邺百姓划分三六九等对待,逢乱世时,多少英雄半路揭竿而起,他们随皇上南征北战,驱逐入境敌人,守卫疆土,功勋显赫。你们对此质疑,不就等同质疑这些英雄的出身? ”
在场的人沉默。
唐青笑着看向众人:“自古以来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人不能只看他的出身,而是要看对方的能力,看他做了何事,我瞧这名小兄弟颇具英勇风范,何必刁难他?”
百姓中有人高喊:“大人说得没错!”
“既是我大邺子民,凭什么为难人家?!”
那少年眼眶顿红,含着泪光,朝唐青不断叩头。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