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诸臣集聚仁寿园的清溪书屋,商议皇上的大殿基址。
董琪的预言次次成真,早就成为神乎其神的“仙人”。
正所谓“站在风口,万物都能登天”,董琪凭借自身能力和外界的歌功诵德,颇得皇上信任,选址之事自然亨通顺利。
事毕,清溪书屋安排好简单的席宴,诸臣围坐三桌。
皇上坐主桌,正道:“今日大殿选址,朕心甚欢,诸位爱卿同乐,尽情畅饮。”
挑选皇上的大殿基址实为大事,故六王爷谷熙、相国郑伯绥、沛国公连晋、敦郡王乔燃、南化小候爷容瑾、金吾卫苏辙、内侍首领王聪等一干人皆有到场。
相比之下,区区钦天监挂一虚职的董琪显得格外不入眼。
偏偏,皇上安排董琪坐有主桌。
足见,皇上对董琪的重视。
六王爷谷熙作势道:“少年出英雄,董大人预言成真,王大人则救驾有功,两位都是一等一的朝廷功臣,实在功不可没,可歌可泣。”
坐在主桌的容瑾向邻桌的苏辙递个眼神,眼神交错间,投契的两人已经交换完对六王爷的看法。
六王爷真是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衫不认人,谁得势,就靠向谁!
董褀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任人夸赞皆保持淡然无波的风华。
同在主桌救驾有功的王聪,脸上抹出一丝笑,语缓地道:“坚守忠君之道,本分而已。”
沛国公连晋不由望了王聪一眼,遂低下头一言不发,心里暗忖:“一梦黄梁一壶酒,一身白衣一生裁,世事真如南柯一梦!当初,要不是王聪在成亲之日搅局,郑青菡和宋之佩早就成为佳偶,而不是像如今,一个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受刑,另一个名声尽毁围困在后院。”
连晋越想越是鼻酸,不禁长叹口气。
旁人并未留意,惟坐在连晋身旁的董祺关切地问道:“沛国公因何叹息?下官瞧您面色不虞,可是身体有恙?”
沛国公府和董府素无交情,连晋是翰林出身,认识的子弟都是通过科举当官,对董祺这种不走寻常路的人物,总有些“弃本逐末”的成见。
但今日一观,董祺恭谨沉静,又是好心好意相问,连晋故回道:“本公无碍,多谢董大人关怀。”
向来淡定如斯的董褀,突然脸色一红道:“下官关怀沛国公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