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这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就要到来了。
不管是在这辈子还是上辈子,高考从来都是人生中的一道重要关卡。不过于青偶尔回忆起上辈子自己的高考,就考试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她都已经没啥印象了。
更有印象的倒是她上辈子念的是镇上的高中,而怀姜全市的高考考点都设在市内,那年代还不时兴什么大巴车车接车送。那时候,他们乡镇上的考生都是要住在高考考点的。
考点都是设在市里的师范学校和职工大学之类,乡镇来的考生就被安排住在早已经提前清空的学生宿舍里,而且统一发放凉席、蚊帐、和枕头,哦,还有蚊香。
因为正值7月份,天气热,考生们只需要带上洗漱用品和简单的被单就可以凑活了。
至于一天三顿饭,一到饭点,宿舍楼下就有排成一溜卖饭卖菜的,品种不算多丰盛,但吃饱没问题。考点也都设有小卖部,文具纸张饮料零食什么的,也随时都能买到。
总之,上辈子于青的高考就是这样的,在考点学校住了三个晚上——每考完一上午或一下午的科目,在宿舍端着饭盒大茶缸吃饭的时候,学生们自然会讨论这道题答案是哪个,那道题应该怎么答。
答对了的自然喜上眉梢,而答错了的也只能把苦涩和着饭菜先往肚子里咽。
当然,也有那当班干部的或者比较有发言权的,拿勺子使劲敲饭盒:“行了行了,考都考完了就不要想了,不管对了还是错了反正都过去了。好好吃饭,休息好,正经对待下一门才是正事。”
的确是这个理,所以大家也很认真的都埋头吃饭去了。
只不过下一次饭点的时候,此情景于是再次循环往复。
于青现在觉得,这种就住在考点的模式着实不错,这宿舍和考场同在一个校园,隔了也许不过也就一个教学楼的距离,最起码不会起晚,也不用担心路上堵车或者有啥突发状况啥的。
高考两天半,考前提前一天入住,这期间父母没来看过她——这也是她要求的,看个毛!自己和同学在一块,还有老师带领,没啥不放心的。
倒是在郊区铁矿工作的舅舅和舅妈来过,估计怕是给她压力,愣是都没敢问考的咋样,就问她吃饭睡觉可都还适应?
上辈子的于青更是个粗枝大叶的,半点心眼眼色也无,嘻嘻哈哈的说都好都好。
事后她也是听方萍提及才知道,舅舅和舅妈来看过她之后就立即后悔了,怕高考进行中这节骨眼上贸然去探望,会不会给外甥女平添压力?叫她分心?
于青知道后心想:舅舅舅妈实在太杞人忧天啦!!!!
上辈子她成绩也就那样,就因为太平平,所以才更是半点压力也无,不像现下——
嗯,不像现在。
高考前矿区中学高三年级的最后一次摸底考,于青考了个总分年级第二,班级第一。连她那年轻的班主任都很是兴奋,说她在最后关头能顶住压力,还能将成绩攀升,说明心理素质和基础都很扎实。希望她一定要保持住这个良好势头,一直到高考!
只有于青才知道,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滋味果然十分不好,让她这么心大的人,都动不动在睡梦中心悸连连,大热的天手脚冰凉——这种越是成绩还尚可,却越怕自己到时候失利的情绪,一直在高考逼近的这段日子里对她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