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没有从这个女孩儿身上问出一些什么,所以只能作罢。我看着下面不断围着照明弹转动的陶俑,心中隐约猜出了这些陶俑的活动的秘密。在我们想要进一步了解陶俑以便从这里逃出去的时候,我们在祭台上发现了一具古尸。
我们又重新走到尸体前面,准备从尸体上找一下有没有相关的线索。这具尸体身上穿着古人的那种大袍子,腰上系着一根镶嵌着玉片的腰带。我小心翼翼的解下这根腰带,腰带应该是用金银丝织成的,拿在手中坚韧无比,如果是丝质麻质的拿在手中一搓早就成灰了。想一下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那几件丝帛,密封在棺椁中没有遇到空气还是鲜艳无比,一遇到空气就开始氧化变黑,颜色都退掉了。
这具尸体上的衣服也是如此,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身上的衣服都已经氧化的不成样子。一开始在石台那边还算完整,但是经过我和徐平这么一抬就有些破烂不堪。周身上下似乎除了这条腰带,就再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我脑袋中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这么想,这个时候还在想钱,是不是穷疯了。我又仔细的在这具尸体身上找了找,并没有发现什么。我示意唐云馨将手电筒照一下头部,看看这上面有什么东西。
尸体因为严重失水,脸上只剩下皮紧贴着骨头,牙往外呲着,眼窝深陷,倒是有点瘆人。他都上带着的东西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小心的将这个东西摘了下来,这是一根簪子和一个上面镂空并前有动物图案的圆环。这是用来束头发的东西,电视中经常看得到。
唐云馨见我将这个束头发“怎么了,这东西有什么问题!”
我将这个梳头发的东西发到手心中对他们说:“这个东西叫做武冠,顾名思义就是武士或者是习武之人带的冠顶,而且是身份很高的人才能带的。这个东西只有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最为盛行,后世就很少有带的了。这就说明这个人最起码也是汉朝的人,不能晚于西汉。一般武冠上面就是常见的鶡形雕刻,这上面除了鶡竟然还有熊头。汉朝的时候不会以熊最为勇武的象征,倒是南方的少数民族会有这种图腾崇拜,据说蚩尤的化身是一头巨熊。”
徐平有些不信:“就从这么一个小小的绑头发的圆环上能够知道这么多。”
我点了点头,岂止是这么多,还能更多。中国的冠服制度能够告诉我们很多事情。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我们先不说服装的问题,就单单说这个帽子,现在的帽子就是帽子。现在的帽子除了实际功能外,就是美观的作用,不会再有其他的说法。而古代不同,从一顶帽子上就能看得出你是哪里人,你的年龄是多少,家里有什么人,你的地位是高是低,你是文人还是武将,你是当官的还是平民百姓。
最早的帽子不叫帽子,而是叫“头衣”。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主要有:冠、冕、弁、帻四种,其中“冠”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汉代的时候,冠的种类非常多。古人会在男子二十举行“加冠礼”,女子在十五岁举行“行箆”或者是“行笄(笈)”。这样就表示成年了,所以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叫“弱冠”等等。
起初,发冠是套在束起的发髻上的一个罩子,人们戴发冠只是为了美观的需要,样式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大约在商朝,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到了汉代,衣冠制度又被重新制定,通过冠帽就可以区分出一个人的身份和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