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雾溪上的冰

神城 冰阳 1860 字 3个月前

我们因为不清楚大雾岭的具体情况,当地人也是三缄其口。大雾岭山下的人因为敬畏所以并不向大雾岭去,那里除了极少数的人已经千年没有普通人进入了,所以当地人也并不太清楚大雾岭里面的状况。

我们为了熟悉一下大雾岭,只能自己想办法靠近一下大雾岭。我们最终选择了和我们手中地图上的一条相贴合河流,这条河流叫做雾溪。行进中因为女士们小解,却发现了几具早已经烂成骨头的尸体,让人虚惊一场。

万珊珊指着地上碎了的盔甲说:“这是秦汉时期的明镜甲,虽然都已经破碎不堪了,但还是能够看得出来这是秦汉时期的盔甲!”

“真不愧是世家出身?”我感叹说。

的确这些地上三者这些盔甲片都是秦汉时期的明镜甲,秦汉时期的盔甲一改战国时期的那种鱼鳞甲的制作方法,把盔甲的甲片扩大呈方形拼接。到了唐朝的时候盔甲发展到最高峰,同事唐朝也是冷兵器时代的高峰,从无坚不摧的唐刀就可以看出,唐刀就像现在日本武士刀的原型。,最出名的就是统兵大将的锁子亮银盔,也叫明光亮银甲,就是戏文里面的金甲。这个时候的甲片也是拼接的,但是甲页小了很多。

只有秦汉时期的甲片才会这么大,而且一般这是军队中下级军官穿戴着,一些高级军官还是穿着鱼鳞甲。地上有几把腐朽很厉害的剑,是青铜制的,而且细长,典型的秦朝制剑的方法。我起身向四周走了几步,想要在看看周围,因为雾气太大,很多都不清晰了。周围有些木头残渣,应该是搭建什么的残留。看来这个地方倒像是一个工棚之类的,就是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都死在这里。

突然万珊珊喊了我一声:“李大哥,你看看这个。”

万珊珊递给了我一块很破碎的木片,放在手中要是稍微一用劲就能捏得粉碎。木片上还隐隐约约有几个字“簪枭”“服”这几个字,看来是南越国的东西。因为这个簪枭是秦朝时候一个军功爵,属于当初商鞅制定军功爵制度的倒数第三等。后来赵佗一直沿用的是秦朝的制度,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军队也是如此。这个簪枭就是属于下等有军功的军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连长一级的。

我捏碎了这块牌子,这还是大果紫檀制作的,算得上是自然界最坚硬的木头之一了,不过现在就像是一把沙子一样。这下面一共有十几具尸体,有的早已经连骨头都不剩,能够看得出来是因为地上有一个人的痕迹还有一些甲片。这里应该是搭建过什么工棚的,因为左右20多米都能看到木头腐烂的黑色参照,还有一些没有腐烂的铆头之类的。

我让碎木屑从手指尖滑落下来对唐云馨说:“看来这里有人住过,应该是当初修建陵墓的人。河边的石头上都有人工雕凿的痕迹,还有一些拴船用的石柱子,这里又有工棚和死人。这个河道肯定是为赵佗修建陵墓运送石料木材的,不然不会有人为的痕迹!”

如果没有想错的话,这里的河边上那些石头上面凿痕,除了那几根石桩是用来拴船靠岸的外,那些石槽也是有其他的用处的。万珊珊说这些石槽可能是因为河流在山洪时期太急,所以就在河边的石头上架起木架,用来支撑运送物资的船向上走。我想象这种说法还算是合理,因为我也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其他的理由了。

唐云馨对我说:“看来我们里的目的地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