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什么意思啊她?”

“让我们考她吧?想证明自己昨天没作弊?”

“你们还记得昨天的题吗?”

“我记得几道, 不多……”

林芝的话一出, 教室一片低声碎语。

“就是你们理解的意思。昨天试卷上的题目,你们提问我作答, 包括卷面上超出咱们专业范围的题也行。”林芝睥睨众人,朗声说道。

“赵庆庆, 你昨天真听赵老师说她卷子全答对了?”赵庆庆身边同学拱她一下。

“……应该是夸张了, 你觉得凭林芝能答对全部的题?就算是真对了, 那也是偷偷做了小抄。”

“可她像是挺有信心的……”

见旁边几个同学都有些狐疑, 赵庆庆轻哼一声, 拿着书起身,“我先来,你先说说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变法方案……”

“废除八股文。”不等赵庆庆问完,林芝给出答案。

“华国古代白银货币化的赋役改革……”

“一条鞭法。”

“唐初官方颁行的儒……”

“五经正义。”

众人一片哗然。

对不对在其次, 林芝答题的速度着实让人惊讶。

“这也算不了什么,或许是正好背过。”

“可她连题都没听完……”

“我来!”有人起身, 拿着自己对过昨天卷子的一本资料照着念,“博物馆中常用的防霉剂……”

林芝目光一转, 看向他, “樟脑。”

看她答这么利索, 这位同学加快了速度,又给另几道题,结果每道题林芝都没打过磕巴,每次都是刚念了开头,那边答案就出来了。

茫然抬头, 同学与林芝自信的目光一触,咬牙再次翻书,“《农桑衣食撮要》的作者……”

“昨天的卷子没有这道题。”

林芝眼睛眨都不眨,指出这一点,“不过也没什么,你既然问了,我也能答。”

“农桑衣食撮要作者鲁明善,是元代杰出的畏兀儿农学家,他的父亲迦鲁纳答思……”

看着林芝流利地说出一长串农学家鲁明善的背景资料,整个教室都静悄悄地,没一点声响。

林芝说的这些班里只有小半的人有一点模糊印象,好像是在老师推荐的哪一本书上看过,再背得深一些的,大概也就是知道这个姓匐的写的这本书是元代三大农书之一。

再多的资料……就没人记得了。

至于他的父亲是谁,出任肃政廉访的年月以及他劝农说的话……

这些东西都有必要背吗?老师也没说过要记这些东西啊。

看大家都不吭声了,林芝双眼扫过教室,“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我就走了,何教授还在外面等我呢。”

“我!我还有问题要问!”

赵庆庆刚刚被林芝一连串的回答给搞懵了,现回过神才发现自己问的问题都太浅显。

赵庆庆低头抱着书飞快翻找,大家都看着她不说话,林芝也没异议,站在讲台上安静等着她发招。

赵老师忍不住想阻止赵庆应这种行为,她翻的那本书过了考试范围,明显不公平。

看赵老师上前一步要说话,林芝阻止,“没关系,这本书我看过。”

赵庆庆猛地一抬头,“看过就好,别说我为难你。”

终于翻她满意的一页,赵庆庆抬起头,得意一笑,“这本书是老师重点推荐过的,也跟何教授擅长的课题相关,是每个同学必看的资料书。如果你真的整本翻过了,想必不会看漏这道题。到底是背答案,还是真学霸,一题就能见分晓。”

“废什么话?我的时间很宝贵。”林芝不耐烦了。

“你给大家说说望中石窟风化破坏的原因吧。不用精讲,简单说几条就够了,后面另一问如何防风化加固保护就算了……不是怕你答不上啊,必竟你这么厉害。我是怕你太能耐,说多了嘴干……”

说到这儿赵庆庆轻笑一声,没听到有人捧场,左右看看,发现大家都拿出这本资料书翻找到这道题,互相小声交流起来。

“这题也出得太刁钻了吧?什么时候咱们才能学到这儿啊?”

“不是专精这个方向的,根本就不会去看这个内容,石窟修复那是大工程,就算是毕业了也学不到这里……除非读这方面的研究生……那也玄……”

“赵庆庆也是够狠的。林芝都答对那么多了,就算真是背答案,那也证明她脑子厉害,要我去背我背不出那么些……这次考试她第一,我觉得没问题。”

“是啊。平时看得挺不显眼,谁想得到她居然背地里学这么狠。何教授挑她,也是正常……”

本来挺得意自己这个选题的,看到同学居然都开始往林芝那边倒,赵庆庆脸色有点僵。

赵老师看向林芝,“这一题超纲太多,你可以不用答……”

“没关系。”林芝笑笑,转头看向赵庆庆,“望中

石窟内部结构特征是石割风化的内在因素,坡顶流水、岩顶渗水还有空气冷凝水和地表上升毛细水对于石窟造像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还有大气污染、微生物、和温度变化都……”

林芝在上面说,大家在下面对答案,她每说一条,都会引来一些人的频频点头,到最后说起了兴致,连赵庆庆不需要的防风化加固保护方法都全部归纳了。

“林芝,你口渴吗?喝点接着讲。”坐在前排的同学看林芝一口气讲了这么多,忍不住拿自己杯子往前递。

林芝笑着摆手,“真要讲起来,赵老师今天的课时被我全占了也说不完。如果谁有兴趣,建议多找一下这方面的资料自己看看,都是摆在书上的东西,很浅显的。”

看了眼怔怔站在教室中央脸色很难看的赵庆庆,林芝撇嘴。

这姑娘眼睛又红了,准备当着一班人的面掉金豆子?

到底谁被欺负了明眼人看不出来吗?

林芝讲解这道题后,引发了同学们的热情讨论,看大家都在下面拿着书互相探讨,林芝看看时间,对赵老师说:“大家好像都没什么问题了。”

赵老师看向林芝的目光透出奇异神彩,“你说得太精彩,连我都听入迷了。平时到底怎么看书的?每个点都掌握得很好!”

“我也就记性比一般人强一点。”林芝笑着点点脑袋。

看林芝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大家一改方才的冷漠,都对她抱以热情微笑。

“林芝,跟何教授学了东西,记得回来传授传授啊!”

“是啊,林芝你挺会总结的。说得比书上简单易懂多了!下回你多记些读书笔记,咱们借过来也方便学习啊。”

林芝挥手出了门,脚步轻快起来。

想到刚才咄咄逼人人的那些提问,她真庆幸自己闲来无事的时候,把那些书全啃过一遍了。

在任何时候,实力都是证明自己最好的手段。

何教授站在路边被一群博物馆学的同学团团围住,看样子已经被缠着问了半天问题了。

林芝一边走近,一边觉得这个场景很眼熟。

嗯,曾经她疯狂迷恋k姓韩星的时候,挤着冲上去要签名也是差不多就是这个场面了。

“好了,今天还有事,下回再聊吧。”何教授劝散了围着他的同学们,冲林芝使了眼色。

何教授的工作室就在后山附近,林芝曾路过几回,远远看着围着工作室一圈高墙,听人简单介绍过里头的情况。

被圈起来的这个小院听说是文物院专门为了做修复搭建的,防潮防虫还防盗,那个时候林芝只大致知道有个很厉害的人里头工作,没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能走进这里。

何教授推开院门,林芝一进去就看到檐下几个摄像头正跟着人缓缓移动,走到一楼大厅,四处也都布置着摄像头,几乎没有死角。

大厅里摆放着一些展柜,林芝一个个慢慢看过去,发现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品,有几个甚至在她买的参考书上都看到过图片。

“这是明代的青花飞凤纹高足杯?”林芝在一个玻璃展柜前驻足。

何教授回头,“嗯,仿件。”

“那这个呢?”林芝指着另一个展柜里的宋代哥窑碗。

“仿件。”

林芝跟着何教授走上楼梯,回头看着下面展厅大大小小数十件展品,“这些,全是仿件?您仿的?”

“嗯,没事仿着玩的。”

“跟真的几乎没差了!”林芝惊呼。

何教授摆摆手,“差得远了,你这眼光还得磨一磨。是前两年校里说想做个展览,让我把早些年弄的玩艺摆出来,就随便挑了些放上去了,不能入眼。”

林芝一边上楼,一边琢磨着刚刚看到的那些。

就她从书中看到的鉴别真假件的那些理论上看,这些东西真品无疑,一点都找不出破绽。

想到何教授刚刚说到自己眼光还需磨练,林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书上得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

看着前方那个苍老身影,林芝生出一股向学的心。

赵老师说得不错,这个机会难得,她一定要好好把握!

“这就是我的工作室了。来来,没事,随便走,地上都是些没用的东西,不用这么小心。”看林芝一进工作室,踮着脚不知所措的样,何教授走到桌边冲她招手。

虽然何教授这么说了,可林芝还是小心翼翼地跨过那些满是年代感的坛坛罐罐,遇到一些泛黄纸张,要弯腰拈到一边才敢行下一步。

好不容易走到桌边,林芝一眼就看到摊在桌上的那副古画。

“献帝上元图?”林芝惊呼。

“嗯,最近正在搞这个,难得很。”何教授戴上眼镜,借着外头光线低头看着昨天修补过的那一块晾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