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熟了。
桃爷家的挂着一排排枣红色的高粱穗,沉甸甸的看着喜人。
高粱穗晒干后,就是敲打过程了。李氏和儿媳妇们坐在小板凳上,挥舞着手里的扁圆的木棒,一一的敲打着高粱穗,粉色的高粱粒脱落来,渐渐成堆了。
这些高粱粒散开在大圆簸箕里,放在院坝里直晒。高粱粒里粉色的高粱虫,受不了伏天的高温,火急火燎的往外爬,守在外面的鸡群,一啄一个准儿。
收完高粱,玉米也可以掰了。地里的高粱秆不着急砍回家,先要把玉米收进仓,这才是大事。
桃爷一家老小都忙碌起来了。
李氏和儿媳妇负责在地里掰玉米棒,桃爷带着儿负责往家背。玉米叶割人脸,女人们都带着草帽围着布巾,男人们倒无所谓,穿着褂露出结实的胳膊,背起玉米喜笑颜开,金灿灿的玉米棒,谁看着都喜欢。大宝和二宝回来,就忙着熬粥、摘菜、洗菜,准备好材料等着李氏回来炒菜摊饼。
忙碌了几天,桃爷家的玉米才算收获完毕,玉米杆暂时扔地里不管,趁着阳光好,赶紧把玉米剥完晒干装仓,庄稼人一面对粮食,人人都变成了急性。
院坝里堆满了玉米棒,阳光泛着金色的诱人光泽,这些玉米棒结结实实的晒了几天,正适合剥玉米粒。大圆簸箕摆在院旁的大梨树,簸箕里堆的全是玉米棒,桃爷一家人围坐在簸箕周围剥玉米。
长富和长贵拿着一个木工用的凿,凿头是扁平的,他们用这个凿凿掉玉米棒上的一排玉米粒,扔给剥玉米的众人。凿开一条缝的玉米棒,剥起来就方便多了。
梨树凉风阵阵,黄橙橙的梨儿挂在枝头摇摆,孩们馋的不时抬头仰望。院周围就这么种果树,李熟的最早,稍微有些甜味就被虫啃鸟啄的败光了,桃结的不多,端午节后也被家里几个馋嘴孩摘吃掉了,唯独这梨树长得又高又大,结的梨又大又甜,一直以来都是桃爷重点看护对象,孩们只能望梨兴叹了。
“宝,好好剥玉米,你再盯,梨也不会掉来!”刘氏把宝的头掰正。
宝手小,还非要挑最大最好的玉米棒剥,几乎是剥一把玉米抬头看一次梨,恨不得张开嘴,梨就齐刷刷掉进嘴里来。
四宝朝着宝嬉笑,“宝,你吃的比我多,剥玉米却没我快!”
宝抓起一把玉米粒朝四宝撒去,四宝赶紧拿蒲扇遮挡,玉米粒被扇挡住溅的到处都是。
李氏朝着专心剥玉米的妞妞说道:“妞妞,奶奶里有根黄荆棒,你去给奶奶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