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里,那些专门收猪贩都活跃起来,他们挨村挨户开始拉活儿了。
桃爷家猪圈里条猪也长上膘了,一顿一大桶煮红薯拌粗糠,吃完就睡养膘。
李氏这几天在村里溜达,和村里的媳妇婆闲聊,哪家养几条猪,打算啥时卖、卖几条、留几条都打听清楚了,然后和桃爷商量一,两人决定趁着刚进冬月,出栏猪不多猪价还可以,把猪卖给贩两条,留一条再养到月底,肥一点再宰掉做腊肉。
活猪的价钱肯定比不过宰掉卖猪肉,但是桃家村离集镇远,一没摊位二没人脉,宰了卖肉确实不方便,庄稼人家家户户都养猪,年底宰了在村里也卖不掉。那些收猪的贩就是看准了这些,从偏远村贩活猪出去卖,有些的贩还会通过官道把活猪运到更远更大的省城去卖。
桃爷到集镇卖鸡的时候,也打探了一番肉价,如今的猪肉价都涨到八十一斤了,今年由于旱灾影响,猪肉的价钱持续走高,活猪的价钱也相应的提高了。
村里每天都有猪贩来收购活猪,价钱给的也不一样。桃爷也不着急,跟不同的贩谈价,通过几天的接触,桃爷决定把猪卖给一个叫王顺的猪贩。
桃爷和王顺谈好了价钱,另外个合伙人就手脚利的把猪前后套绳上,抬着称了重,做上标记放到木驾车上。李氏提前两天就使劲儿给猪喂食,这两条肥猪肚撑的溜圆。
“大爷,你这两条猪够肥啊,一条一二十斤,一条一一十斤,一共是……”贩掏出算盘,啪啪拨起珠来,“大爷,一共是二十斤。”
桃爷看着他拨珠,无误,点头。
“这一斤活猪五十,二十斤是十一两五。”王顺大约十来岁,身体魁梧膀大腰圆,看起来是个粗人,打起算盘来还挺熟练。
桃爷笑着逗他道:“小伙,你可要算好啊,算多了我不吱声就收了,算少了我可不依哈!”
“大爷,你不放心我再给你算一遍!”王顺很有耐心,他又当着桃爷的面拨两遍算盘珠,确认无误,从怀里掏出钱袋,认真的数起钱来,反复数了遍,确认是十一两五,然后掏出一个蓝布包着的册,写上十一月初五,桃家村两条一共二十斤,一斤五十,一共十一两五。
桃爷说道:“小伙,记的还挺细!”
王顺笑着把本揣好,把银钱递给桃爷,说道:“大爷,都说亲兄弟明算账,我们这碗饭还是四家分着吃,不记清楚不行啊,咱不能无凭无据的分钱吧,更不能为了钱财伤了大家的情分!”
桃爷点头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