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峰选定后,剩余的那名选手的赛道也就确定了下来。
大家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整理装备,有人在深呼吸,有人蹲下活动双腿。
杭峰也在拧动腰胯,转动脖颈,最后一点时间门他停下动作,将手套的腕带扣紧又松开,反复两次,在这个过程里快速平静下来,随着最后“哒”的一声扣紧,双手松开,低头踩上了滑雪板。
杭峰做完这些没有几秒,出发点裁判的头侧着像是在倾听,随后抬手按上耳机,说:“收到。”
再放下手的时候,他看向眼前的四名选手,气沉丹田,厚重的声音开口:“准备!”
与此同时,就在不远处的观景台上,一名裁判的手放在了一个红色的按钮上。
杭峰将单板挪动到斜坡的最边缘,身体往下压,双腿弓出方便用力的姿势,手臂打开。
“Go!”裁判大喊,高举的手落下。
同时红色的按钮也被按下,远在终点线后的计时器跳动了起来。
包括杭峰在内的四名选手,将滑雪板的板头压向斜坡,板底与雪面近乎于0的摩擦,让他们在斜坡上滑行了起来。
往前滑。
出发的速度差不多。
迈速的增加也相近。
很快就来到转弯处。
杭峰第一时间门就发现3号道的位置让开了。
亚历克斯在往内圈压。
克莱€€米尔也在往内圈压。
1号道的压力太大了,这确实是最糟糕的赛道。
杭峰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几乎跟着身边的人同时动作,往内圈压了过去。
弯道。
最优赛道的优势凸显,克莱€€米尔轻松冲到了第一位。
然后是1号道的选手,但没过三秒,亚历克斯就超过了他。
刚刚出发就遇见弯道,滑板需要加速的距离,所以路线长并不是坏事,靠外圈能够获得的惯性一定是最多的。
弯道才开始15秒,滑在最外圈的杭峰,也顺利超越了1号道的选手。
但赛道带来的福利也就此为止。
率先冲到前面的克莱€€米尔开始在赛道前方左右横移,既是为了阻挡身后选手的超越,也是为了避开连续的障碍。
后面的人被他挡住了。
杭峰不知道别人什么感觉,但他觉得很憋屈。
大概是在滑板速降赛上领滑惯了,一时落在后面非常不习惯,他一边观察赛道控制脚下滑板,一边寻找超越的机会。
这时,那处在资格赛上险些让杭峰吃亏停下的直角“Z字”弯出现在前方。
杭峰心里一跳,知道这是一次超到前面的好机会。
只要观察克莱€€米尔在第一个直角弯选择的路线,自己只要选择另外一条路线,或者外线进第一个直角,内线进第二个直角,或者反着来,总是有机会滑到前面。
抓住机会啊!
杭峰身上的血液已经沸腾了,即将开始的弯道超车让他的心跳快了几分,浑身都充斥着激情澎湃的肾上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