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就好像在海外漂泊了许久的游子,带着一身优异的成绩归国,等待一次大展身手的场合。

全国联赛的第二站没能拿到第一,虽然从未有人在自己耳边说过什么,但杭峰知道自己还是让那些追逐喜欢自己的人失望。

这一次,不会了。

该谦让的已经谦让,该刷的印象分也刷完,五周的技巧足以带他冲进“世界杯”的决赛,他前进的脚步绝不会在一个“洲际杯”倒下。

U型池资格赛这天,大赛组邀请来的国际裁判,早早的就已经在裁判室里就坐。

“洲际杯”只是世界A级的赛场,举办国可以安排最多三名裁判参与打分。

这三名裁判自然承担了招待的工作。

他们坐在裁判室里,喝着咖啡或者茶水,随意地闲聊着,等待今天比赛的开始。

气氛很融洽。

这几天的比赛,大部分裁判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这些裁判有的可能同时擅长U型池和坡面障碍技巧的打分,或者有的裁判能力足以涵盖所有公园滑雪项目。

39名裁判所形成的裁判团体,在裁判团后勤人员的调动下,犹如细密编织的网,覆盖了整个赛场。

这其中,就有几名来自国际雪联的裁判,担任每个赛场的总裁判工作。

今天,在U型池男子组资格赛,裁判组担任总裁判的是一名来自德国的中年男性,名叫查利€€贝尔纳。

这位长相严肃刻板的男人,在其他裁判肆意交谈的时候,他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再一次地翻看着手中的选手资料。

这是一份让选手看见了,会觉得隐私被侵犯了的资料。

上面内容密密麻麻,写着每个选手历史参加的比赛,以及他们在比赛场上完成的难度水准,包括不同时间的进步和退步,都用不同的颜色勾画出来,细致无比。

这位总裁判还算从容。

毕竟只是“洲际杯”,选手的履历大多不算丰厚,需要阅读的内容并不是太多。

他的目光快速的在资料上翻阅,随之在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一个接一个的印象分。

没有注明,却都记忆在脑海里。

就比如这次东道主的孙烈,作为华国在这个项目上最强的选手,四年前还一度完成过五周的技巧,拿下了一枚世锦赛的铜牌。

这样的一名选手,这几年虽然一直没有进步,但整体状态非常稳定地停留在四周半,再考虑到东道主的加成,他的分数已经先一步的在查利的脑海里浮现。

88~91分,东道主可以再多1分,在他没有更多突破前,最多92分,不能再多了。

至于出现失误,就按照程序扣就好。

如此,就是所谓的印象分。

再往后翻,照片上出现的是相对陌上的脸,华国名字翻译过来叫做董杨。

董杨几乎没有国际赛场的履历,是通过东道主“外卡”,参加的这场比赛。

个人履历一栏,倒也不是空无一物,从华国的资料库里调出的档案,说明这个选手的水平稳定在四周,偶尔可以完成四周半的技巧。

印象分……80分左右,还是有东道主身份加成,在这个赛场属于进决赛需要点运气的选手。

查利将目光从董杨的履历上移开,再一次看向他的年龄。

21岁,一个很年轻的选手。

如果不是后面还有一个人,他或许会认为这是华国培养的后备梯队成员。

不过现在嘛……

再一次地翻开下一页,一名浓眉大眼,精神抖擞,看着就很年轻的华国小伙儿的照片,出现在了查利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