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茵便这样住下了,一律用度还跟从前一样,依着府里大小姐的例。
每日同陈夫人一起去向老太太请安,老太太见她俏丽动人的脸蛋,心里不禁叹了口气。
好好儿的姑娘家啊。
吴嬷嬷劝道:“小姐别难过,各人有各人的造化。”
老太太说:“我是在想锦儿,她姐姐如今这副光景,她怕是不想嫁人了。”
“二姑娘只是拒绝了说亲,可没说不嫁人。”吴嬷嬷笑道。
“我看锦儿那丫头,年纪不大,倒是个有主见的。”老太太啜了口茶,道,“那日陈茵回来,她跟陈茵站在一处,脸上瞧不出喜怒,我一时都看不出她在想些什么。”
吴嬷嬷说:“二姑娘为人和善,也识大体,这样好的姑娘不愁觅不到如意郎君。”
闻言,老太太点点头,没再说话。
这日无事,陈锦带着音夏出了门。
驾车的仍是那两个跟陈锦下徽州的长随,两人年岁不大,人却机灵。陈夫人见陈锦用得还可心,便让她留下了。
陈锦无可无不可,得知这两人原是表兄弟,一个叫陈路,一个叫杨安,两人皆在十八、九岁上头,均是一身青色棉衣打扮,质朴老实。
车子从西府出来,直奔北君楼。
北君楼上的东厢房,格局雅致,推开窗格,便能将北君桥的风景尽收眼底。堂客引着陈锦上楼,径直推开东厢房的门。
门里,靠窗的木椅上坐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
青年一见陈锦,忙站起身来,拱手道:“姑娘来了。”
陈锦朝他福了一福,轻声道:“公子久等。”
匡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