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在路上

自从接到了肖燕的录取通知书,肖爸肖妈每天都乐得合不拢嘴,肖燕再去摆摊贴膜的时候,肖爸肖妈是全程陪同,没几天肖燕就受不了。

她想撕手机膜,肖妈撕好了给她,刚想去找钱,肖爸已经帮她找好了,就这种的,一边看她贴膜一边和旁边摊上的人说话。

这下可好了,没一会,边上所有摆摊的都知道肖燕考上f大了,肖燕不得不停下了手里的贴膜工作,把肖爸肖妈劝回家,肖爸肖妈虽然不愿意,可是看肖燕很坚决的样子,只好一步三回头的回家了。

送走了肖爸肖妈,肖燕继续贴膜,可她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回头一看,原来肖爸肖妈根本没走,就站在红豆内衣里的货架后面,正笑咪咪的看着她呢。

这真是甜蜜的负担啊!现在家里人把她当宝贝一样,这让她压力很大,于是她不得不终止摆摊和爸妈一起回家。

后来肖燕一想。老是这样不行啊,每次自己还没出去多久,肖爸肖妈就像看宝宝一样的跟着过来了。

肖爸肖妈舍不得让肖燕出去,她只能想办法把自己的摊位转出去,肖燕的生意一直很好,有人看肖燕的生意好也开始贴膜了,这个生意也不是长久的有技术含量的。

要想在地摊上赚钱,必须量能起的来,要不就是价格够便宜,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当然质量如果能保证,这才会有回头客。

所以她把手上的东西都转让给了隔壁后起来的贴膜小哥,把手里的钱算了算,这次贴膜去掉杂七杂八的成本,赚了有小4千块钱。

肖燕打算去义乌一趟,去看看手机膜是怎么批发的,如果能拿到第一手货源,以比小商品市场更低的批发价格批发给这些贴膜的,那样就更好了。

肖燕和爸妈说了她的打算,他们俩倒是支持肖燕这个决定,靠脑子赚钱,才是成大事的。手机贴膜能赚钱,可是它占用了时间,即使能赚再多的钱,也只是重复的撕膜,贴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像这种工作是最容易被替代的,市场最先淘汰的就是这一批人了。不论是替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都要有不可替代性。

而这种不可替代性,最需要的就是技术,是知识,怎么才能有技术有知识呢,那就得好好学习。

肖爸肖妈对肖燕的期待远远不止贴膜,他们对他的期望更大,希望她能把注意力能放在学习上,他们认为她在这摆摊就是浪费时间。

可是对于肖燕要去义乌的想法,他们还是很支持的,能够跳出摆摊的观念,去寻找更进一层的赚钱方法,他们是举双手赞成的。

可是他们不放心肖燕一个人去,肖爸肖妈两个人都要陪着,如果肖燕不让他们跟着的话,他们就不同意肖燕去义乌。

肖燕:我本来也没打算自己去啊!

于是肖燕就和肖爸肖妈一起坐上了去义乌的火车

火车上的人有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去进货的,因为他们的标配就是小手拉车,上面再缠上一圈弹力绳。

一般不怎么说话,就在那坐着闭目养神。

一节车厢看下来有一大半是去进货的。

等到了义乌,出站的时候,乍一看还以为来到了什么国际大都市,不是说义乌的硬件设施多么多么的好。

而是义乌这里有好多外国人,抬眼一看,十个里有两三个就是外国的,有带头巾的阿拉伯人,也有金发碧眼的欧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