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以下犯上 九皇叔 1801 字 4个月前

也并非是所有的侯爵子弟都可以荫封,庶出子弟的还是要脚踏实地。

苏闻举荐翰林杜学士, 元乔不知此事, 询问皇帝的意思, 想令皇帝自己做决定, 毕竟此番是选拔良才之际,必然还是要皇帝自己钦点的为好。

皇帝初次经历此事,拿不定注意, 选来择去都没有更好的人选, 元乔一问,就当她有人选, 反问她的意思。

元乔不肯说,言道:“陛下该有自己的人选才是,臣没有拟定人选。”

她为的是皇帝自立,并没有私心,与苏闻大为不同,元莞颔首,元乔又道:“苏相可举荐了?”

私下里的事,元乔哪里会知晓,但同朝为臣,她心里有些底细,苏闻于此事上极为关注,且近日来苏闻于朝堂上并没有出声,可见不寻常。

元乔心思细腻,察觉到异常,又不确定,才问问皇帝。

殿内仅二人,元乔诚心问,元莞做不出欺骗,点头道:“苏相举荐杜宿。”

元乔恍然大悟,也不多言,只说:“二人相识多年了。”

苏闻私心,亦为自己筹谋,元乔见皇帝举棋不定,笑了笑,“不若就杜宿,陛下出试题即可。”

“朕?”元莞不自信,知晓元乔的意思,苏相既然私下推荐,势在必得。她眼下皇位不稳,不能得罪重臣,杜宿也并非是很差的人选,不若就定他,天子出试题,也一定的将杜宿权力夺来一半。

皇帝并非是张扬之色,对自己缺些信心,许是初次遇到这些事,元乔在侧就需安慰她:“陛下可试试,与杜宿请教一番,先帝也曾亲出试题,并非是罕见之事。”

且皇帝择良才,还需看是否合心,这样一来,学子的想法在答题上就会体现出来。

皇帝答应下来,面色多了丝凝重,元乔起身要退下了,她又想起一事,问元乔:“藩王回京一事,大长公主如何想的?”

去岁以藩王封地不平为由而拒绝,后去查探,并无大事发生,今年太后被困慈安殿,无权无势,掀不起风浪。

且皇帝手中握有豫王命家臣入京招揽重臣的证据,她并不惧怕豫王有所动作,且观元乔之色,她也并不希望藩王回京。

元乔犹豫,难得在皇帝面前露出犹豫不定的神色来。她一为难,元莞就心疼,忙道:“藩王终归要回京,今岁与明年也无不同,不如就今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