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她言笑晏晏,狭长的眼眸里闪着细碎的光,抿了抿唇后,她的声音变得轻柔了许多:“等到了京城,我们一起去逛逛?”

秋风轻拂而过,摇晃的枝丫晃动,和着情人温柔的低声呢喃,织绘出的未来细腻又美好。

颜吟漪轻轻一笑:“好。”

……

过了午时,估摸着该用点午膳了,孟溪梧将马车停在了一处潺潺的溪流旁。

撩开衣摆,先一步跳了下去,再回身伸出手,递到了起身的少女面前。

颜吟漪垂下眼睑,慢慢将手放入了女人温润的掌心中,由她握住,缓慢地下了马车。

两人坐在一旁平整的大石块上,刚拿出干粮,准备填填肚子。后面一阵风吹过,马儿的嘶鸣回荡着山谷中,随后踢踢踏踏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不一会儿就已近在眼前。

孟溪梧警惕地站起身来,一手摸向了束在身后的匕首。她如今身份敏感,所以回京的路她没选择平整的官道,而是比较偏僻的小道。也不知来人是过路人,还是对她诈死存有疑心的人?

一辆更为简朴的马车朝着这边疾驰而来,孟溪梧握紧了匕首,却发现驾着马车的人越看越像文竹。

挨得近了,她又将匕首放入了刀鞘里,迎着减了速的马车走了过去。

文竹拉着缰绳,马车停了下来。在瞧见自家郡主拧着眉心看着他时,他两手一摊,轻叹一声:“人没送回去,属下寻思着不如带她们去京城安置。”

说着,他拉开了身后的车帘,露出了里面一大一小两个瑟缩的身影。

是吴大嫂和妮儿两人。

在孟溪梧和颜吟漪离开昌平前,已经询问过吴大嫂和妮儿以后怎么打算。当时吴大嫂虽然还沉浸在丧夫的悲伤之中,但好在还有妮儿,她倒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想着离亡夫太远,以后不好给他烧纸钱,又念着从前一家人在梧桐镇度过的祥和时光,最后吴大嫂决定带着妮儿回到老家去。

孟溪梧便让熟悉梧桐镇灾后重建事宜的文竹将她们母女两人送了回去,估摸着一去一回要用上四五日的时间,文竹才能绕路追上她和颜吟漪才对。

却不想今日文竹就领着吴大嫂和妮儿返回来了,且看大嫂凄苦的模样,大约是发生了什么事?

孟溪梧还未问出口,文竹就很是气愤地道出了他将吴大嫂母女两人送回梧桐镇后发生的事。

原来是吴大嫂回到祖宅后,发现本该由她家领取的救灾物质都被亡夫家的兄长给私吞了,甚至兄长见到她们回去,也没说要把东西给她们,反而让她再签下宅基地转让的文书,说是他家弟弟已经没了,只留下个不带把的妮儿,算是断了香火,不如就把家中其余财产交给他,毕竟他膝下可是有一对双胞胎儿子的!

这让吴大嫂气愤不已,吵着闹着要让族中长辈评评理,可其余长辈却认为她亡夫的兄长说的话在理,一个小丫头片子哪有两个孙儿金贵,都纷纷劝说吴大嫂要明事理。最后见吴大嫂气得红了眼,咬死了不肯签字。

有长辈无奈之下,提议不如让那兄长家其中一个小儿子过继到吴大嫂名下,这样一来,他家也不算断了香火,财物也能名正言顺地归到那小儿子的身上,往后吴大嫂死了,还有儿子给她摔盆,妮儿出嫁了,娘家也有人给她撑腰。

这话一出,吴大嫂是彻底对族里的人寒了心。虽说跟着她来的文公子想要寻县令来帮她划分财产,得到她该得到的,但她明白只要文公子一走,她和妮儿孤儿寡母留在这里,必定会被族里的人欺负得更加狼狈。

毕竟山高皇帝远,县令得了文公子的嘱咐,但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守护着她们。

所以心灰意冷的吴大嫂最后决定在县令的见证下,将她们一家该得的东西都换成了银两,又收拾起行李,请求文竹带她们去京城。

她想着,到了京城,远离了这一大家子人,免得手中的钱财被人惦记。到时候再找个针线活,也好养活自己和妮儿了。

文竹自然是没拒绝,他也看出来了这群打着关照孤儿寡母名义的人都只是想着从吴大嫂一家的身上挖下肉来而已,根本没想帮衬她们母女好好落脚过日子,当真是可恶得很!

所以帮着吴大嫂重新搬上行李,他抱起一旁吓傻了的妮儿,又驾着马车离开了梧桐镇。

紧赶慢赶,总算是赶上了郡主的马车。

孟溪梧了解了情况,来到了马车旁,神情温和地看着已经被颜吟漪抱在怀里的妮儿,又对惶惶不安的吴大嫂拱了拱手:“既然大嫂决定去京城,那我会给你们安排好歇脚的地方。如果大嫂有什么其他想法,也可以同我提。”

她明白这个世道对于女子有多苛刻,尤其是像吴大嫂这样失去了丈夫,膝下又只有一个女儿的人,在其余人眼中,那就是能被随意欺辱的存在。

她暂时无法改变其余人的思想,现在也只能尽自己的力,帮助吴大嫂过上寻常人能过的生活。

吴大嫂闻言,又欣喜又心酸,眼里含着泪花,止不住地向孟溪梧她们三人道了谢。

原以为往后都要无依无靠,任人欺辱了,没想到从前和丈夫无意间结下的善缘,能帮她度过这样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