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南边士兵的待遇好,武器甲胄都是新的,女帝更是下令,所有军备三年一换,军饷也没听说落下过。”老兵压低声音,眼中的羡慕挡也挡不住。

“南边经济繁荣,沱东一带都是富饶之地。炀州和沥州临近海口,听说正在和洋人做生意呢,光是关税就能收一大笔,当兵的待遇肯定不差,不像咱们这样。”另一个士兵接过话茬,语气中满是向往。

“哎,你们说,咱们能不能想办法投靠南军去?毕竟女帝是先帝之女,大魏先祖的后人,大家同宗同源,咱们投诚也不算叛军。”

“可是女帝并未派兵渡江,咱们就算有心投诚,也不知该往何处去。”

“你们说,都这个时候了,女帝为何迟迟没有动静?难道真的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祖宗的江山被蛮人夺去吗?”

这时,一个看似颇有见识的老兵开口道:“你们不懂,女帝这是在等京都各世家妥协。”

“妥协?什么意思嘛?”

“就是等世家们主动低头去求她,承认她的统治地位,支持她的政令。”老兵解释道。

“这……这女帝也太小心眼了吧,眼下国家都要灭亡了,她还在计较那点子事?”有人不满地嘟囔道。

“错,女帝并非小心眼,而是有远见。”一个士兵反驳道,“她这时候不把握机会拿下世家,后面就容易被吃得死死的。”

“且不说女帝,都这个时候了,各世家却为什么死咬着嘴边利益不放,不愿意妥协?”

“就是,女帝不发兵你们说她不好,明明世家一低头就能成的事,你们不怪世家却怪女帝,这也太不公平了!”

“哎,想让世家大族低头,难咯。”

“叔,为什么世家不愿意低头?”有个年轻的小子忍不住出声。

“还能为了什么?利益呗。”老兵叹了口气,“女帝在南方推行均田制和官绅纳粮制,这对世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们万顷良田,怎么可能舍得把田地分出去?”

那老兵又继续道:“他们不仅不舍得,他们连田税都不愿意交。刚刚副将不是说了吗,宫里胭脂钱一年就得四十万两,世家不纳粮不交税,那这些银子从哪里来?还不是从咱们小老百姓身上搜刮。”

“哦,我明白了。所以女帝这是在逼世家低头,好把他们的财富分出来给老百姓。”年轻的小子恍然大悟道。

老兵叹了口气:“是啊,这么一来,世家哪里愿意妥协。咬牙硬撑着,就指盼着咱们这些当兵的,能帮他们守住昭平关,把蛮人打出去,他们好在关内继续享福。”

其他士兵听了这番话,个个义愤填膺。

“老子在边关流血流汗,就是为了保护这些臭虫,真是不值当。”

“叔,你这么一说,我就更想去投奔女帝了。”年轻的小子说道。

“老叔,你说女帝不渡江,万一北边守不住了,被蛮人夺了去,对她也不好吧?”一个士兵担忧地问道。

老兵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估摸着,女帝也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但若是世家还是冥顽不灵的话,她可能也会狠下心来不发兵。等到蛮人真的占领了北边之后,她再以收复山河为名,遣兵渡江,将蛮人驱除出去,再把领地和财富从蛮人手中夺回来,重新分配。”

小年轻突然笑道:“这不相当于把财富洗白了的意思?”

老兵笑了:“可不是嘛,不过咱们北边的这些兵蛋子和老百姓可就惨了。”

说完深深叹了口气,“女帝这招是狠了,只是北蛮军如此骁勇,到时候北方沦陷,她想要夺回来,怕是难咯。”

小年轻忙道:“听说南边出了个女将军,很是厉害。”

老兵摇了摇头,沉默不语。

一个女娃娃,细胳膊细腿的,能厉害到哪里去。

……

当夜,夜色如浓墨般厚重,狂风呼啸。

昭平关大营内,灯火如豆,稀疏而黯淡。

士兵沉浸在睡梦之中,却不知死亡的阴影已近在咫尺。

西营一名士兵半夜起来放水,迷迷糊糊之间,眼前突然闪过一道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