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她当然知道眼前这老东西为什么咽不下这口气,不就是气大根没有认祖归宗,也没有冠刘家的姓,让他每次出门,不能以大将军的祖父自居。

不仅如此,还到处被人说道,说他苛待儿子,导致大将军一家子不愿意认亲。

这都是事实,刘老夫人也认了。

但至于冠不冠姓的,她没那么大执着,毕竟当初刘明昌入赘的时候,说好的孩子是随她姓,可如今到头来这个家却成了他来当家做主。

她心里有气,这个事倒是让她给解气了。

而且大根和熊氏都是心软的人,虽说明面上没跟他们往来,可私底下也没有说不闻不问。

年前她六十大寿,熊氏去了许家找刘大姑,给了她两个金镯子带回来祝寿。

这两个金镯子都不知道能买多少亩地了。

眼下她有底气了,对丈夫也不再同以往那样忍气吞声。

刘老爷子没从她这里讨到好,气鼓鼓地走了。

……

梨花在信中没有说明要亲自来接人。

董芸大抵也知道,她或许不便动身。

毕竟眼下的京都,一堆事情等着她料理。

这个时候,皇帝不在京都,要是大将军也不在,人心惶惶,容易造成时局不稳。

两个人,总得有一人做那根定海神针。

因此,她也没盼着她亲自来。

反正等到了上京,终究还是会见面。

只是鄞州这边,自己要是去了上京,下次再来,怕不知道猴年马月。

这里的这些人,虽然一开始也并没有给自己展示足够的善意,但不能否认,在过去的日子里,这些人都曾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推动着自己向前。

芙宝不舍得那些曾经的小伙伴,她就让林安去把他们接来。

能好好道别就好好道别,小家伙以后的路还长,有机会遇到更多的酸甜苦辣,尽量给她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有些好的回忆,能支撑人走过很长一段艰苦的路程。

直到小朋友们被送回村里,她才带着芙宝趁夜去了一趟曾家。

曾广进如今是晋阳县县令,倘若他以后上进,会有更多机会等着他,他们还是会有更多见面的机会。

他女儿曾文竹快一岁了,卧在母亲怀里,嘴角滴着口水,咿咿呀呀叫唤着,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卢小姐肚子又显怀了。

夫妻恩爱,免不了一胎跟着一胎。

曾婆子见儿媳又怀上,脸上的褶子都少了好几条。

曾广进自从当了父亲,蓄了须,整个人看着也变得稳重了不少,举手投足间,颇有一县父母官的威严。

这会儿坐在女帝下座,姿态恭谨,低着头,聆听教诲。

“大有是朕的恩人,你与他血脉相连,自然也是个好的。即使你将来觉得仕途艰辛、不愿再进一步,朕也会保你全家荣华富贵。但朕也算看着你长大,知道你是个有骨气的有志向的。你肯好好干,多历练几年,将来升上去了,底气也足,站得也稳。”

曾广进忙道:“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现在臣还年轻,资历尚浅,经验不足,也想好好历练,如此,将来才能不给陛下丢脸。”

董芸满意点头,转头冲着曾婆子道:“朕当年受你庇护,也从未跟你说过一句感激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