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人才邹文怀

崛起香港1949 兰山中 1400 字 3个月前

邹文怀出生于1927年的香港,年龄比李华龙大一岁。

邹文怀幼时体弱,于是其父就重金礼聘黄飞鸿徒弟林世荣教他习练拳脚,强身健体。

邹文怀少年时期生活在日军侵占下的香港,不幸中也有幸事,他没有因战乱辍学,而是刻苦攻读,从而拥有了较强的中、英文基础,这为他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抗战胜利后,邹文怀考入中国近代著名的教会大学魔都圣约翰大学的新闻系,19岁的他只身前往魔都就读,同班同学有作家朱定等人。

四年学业期满,已至华夏巨变的1949年。

由于时局的影响,邹文怀这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被校方提前到当年的5月12日。

当日,来不及印刷毕业证件的约大教务处,只能将毕业生单个英文字母的铅字模块先按在毕业证书上,然后再用钢笔蘸上墨水将灰色痕迹涂黑。邹文怀的约大毕业证件也是如此,由于铅字模块被按得太过大力,以至于证件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上书他的中文名字以及教会英文名“rayondchow”。

两周后,魔都宣告解放,邹文怀则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香港。

邹文怀先在英文《虎报》找了一份体育记者的工作,月薪仅有60元。由于薪水不足,邹文怀又在香港丽的电台主办的周刊《丽的呼声》兼职做编辑,在这里,他结识了日后成为一代武侠片大师的胡金铨。

说来也巧,胡金铨当时也是“脚踏两只船”,一边在丽的当广播员,一边在片厂当演员。

……

“邹文怀啊,邹文怀……”李华龙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自言自语地嘀咕道,“他可是一个人才,可以重任他,就算将来他创建电影公司,和华谊兄弟竞争,我也不用怕。将来,我抓住李小龙和成龙二人,还有礼贤下士,根本不用怕邹文怀的。再说了,邹文怀也不一定会自己创业……”

“咚咚……”陷入沉思之中的李华龙被敲门声吵醒了,回过神,望着房门,喊道,“进来。”

房门打开,明报报社社长的秘书祝苏亚出现在李华龙的办公室中。

“董事长,这里有几份文件需要你签名。”祝苏亚走进后,将文件放在办公桌上。

“不急着要吧?”

“不急。”

“那我等会儿再签。”李华龙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