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羊一时怔住了,默默地退下思考皇上的说法。
周镇扬了扬嘴角,就在这时,一个人慢慢走出来,朝皇上行跪拜之礼后,道:“臣认为此事不妥。”
这人正是一直默默无闻的陶嘉木。
霍屹叹了口气,偏过头去。
陶嘉木何尝不知道皇上已经做好了决定,出来阻扰也只是平添不喜,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因此道:“夏王朝曾经于南方设立边郡,劳役之累波及全国。百姓日以继日耕作不休,已经是艰难维持生活,更何况加上沉重的徭役呢。为通西南夷道,劳累百姓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效率极其低下,数年来仍然道路不通,蛮夷因此数次攻击路上百姓,损失惨重。当时以巴蜀地区的全部租税不足以维持这种局面,于是招募豪民在南夷地区种田,将收获的粮食卖给当地县官,又到京都内府支取粮款,使府库愈加疲敝,官府难以支撑这样的局面。”
大部分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经济彻底崩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崩溃了自然什么都完了。
陶嘉木是蜀郡人,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也时常感慨于百姓的痛苦。
“徭役苛政猛于虎也……”陶嘉木沉声说:“服劳役者,一日只能吃半个冷硬的馒头,却要背着沉重的巨石,从丑时忙碌到亥时,稍有不慎便被打骂,多少人身死在徭役之路上,当初正是徭役太重,才有陈氏起义,追随着众……”
每天提供那么一点食物,并非是朝廷故意想亏待役民当然确实有一部分官吏在其中作梗,中饱私囊,主要是国家的土地就那么多,生产方式也就那样,一部分去打仗,一部分服劳役,整体产出的粮食就更少了。
大越自古以来,也不是一个土壤肥沃,遍地是粮,躺着就能吃饱的地方。
要说正因为如此,才养成大越人格外勤奋而不屈的性格,说起来自豪中也难免带着心酸但总比隔壁躺废了好。
陶嘉木说完之后,就连周镇也沉默下来。
百姓的苦难十分赤裸的放在面前,周镇可以认为这是一笔利在千秋,受益无穷的投资,也不能忽视其中的晦暗之处。
就在这时,霍屹站了出来。
“不管修不修,百姓都会受苦。”他沉声道:“修筑边郡,百姓受劳役之苦,不修边郡,百姓受外族侵扰之苦。”
他看着陶嘉木,露出一个苦笑:“既然如此,不如掌握主动权。毕竟打仗的时候,哪怕再稳操胜券,优势再大,也会有战士死去,这是必须面对的事。”
陶嘉木也看向他,两人目光复杂,片刻之后,陶嘉木移开了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