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山间四食 汪惹惹 3011 字 3个月前

王来财走到灶屋门口听见了里面的动静,锁着眉说:“和孩子说这些话做什么。”

张氏道:“家里没肉可不就得这样吗,米都没得吃了,还想吃肉。”

王来财不说话了,在餐桌旁坐下拿起筷子,喝了口稀饭咬了口杂面馍馍。他在镇上的绣坊里当管事,每月月银不少,家里日子一向过得不错,吃惯了白面馍,再吃这杂面的只觉得剌嗓子。

两个孩子更是吃不惯,小儿子眼里还含着泡泪,憋着气说:“隔壁周婶家今天烧鸡了,大庆今天下午朝我家院子里扔鸡骨头和我臭显摆呢,我们和周婶要周婶还骗我们说没有。”

“当真?我怎么没闻见味?”张氏诧异道。

这弄堂里家家户户挨着住,哪家中午晚上吃了什么,一闻就知道,要是真烧了鸡,那香味早该从弄堂口飘到弄堂尾了。

“好啊,”张氏想了会反应过来,“定是堵着门窗拿炉子煨出来的,家家户户困难的时候,就她家躲着吃独食。不就一只鸡吗?就知道仅着自己家孩子,娃娃们才能吃下多少,几块鸡肉都舍不得给,这么多年的邻居真是白当了!”

两个孩子吃着稀饭馍馍,想着下午的鸡骨头更馋了,不过这回不敢大声哭闹,只敢小声抽抽噎噎着说想吃鸡。

王来财对自己两个儿子是喜爱的,见儿子们馋成这样也有些不忍心。其实家里还有些家底,就算现在米面油肉涨了价,也不是吃不起。

但因为瘟疫绣坊关了门,他领不到月钱,这两天物价飞涨银钱又流水一样往外花,实在是肉痛的很。

那边张氏仍在絮叨着隔壁:“不就是自家有个好兄弟吗,在乡下养鸡养鸭,时不时上镇上来给她送几只,有什么可显摆的,下次大庆再和你们说家里烧了肉,你们就来告诉我,听见没有?”

王来财正捧碗喝稀饭,听见自己媳妇的话眉头一挑,乡下?

一拍腿,王来财道:“对啊,乡下,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没想到什么?”张氏疑惑问。

“你乡下的两个兄长啊!”

张氏不解:“好端端的想到他们做什么?”

王来财也顾不得喝稀饭了,说:“还能做什么?镇上发了瘟疫,那病人全挤在医馆里了,乡下反倒不见得会有。而且村子里大多养猪养鸡鸭,前段时间收麦子又是大丰收,家家都不缺粮食。我们待在镇上担惊受怕还吃不饱的,不如去乡下投奔你兄长。”

张氏听了眉心一动,但又担忧道:“可……可我们和他们好些年都不曾来往了,前几年那事他们更是恼了我们,不一定愿意让我们住下。”

这张氏原是幼时被丢弃,被张家婶子进山摘野菜瞧见了,见她可怜抱回家去养的。

张家两个儿子,抱回去一个女婴,一家人也精心着养大。张氏长大后出落得漂亮,随张家婶子去镇上裁布时遇见王来财,几回见了就定下了亲事。

村子里的闺女能嫁到镇上去的还是头一回,村里人原先都羡慕张氏命好,又说张家好福气,捡了个女儿回来养还赚得一位镇上的女婿,镇上人不比乡下泥腿子,以后有事肯定能帮衬着。

只张家自己知道,王来财父母嫌弃儿媳妇是个乡下人,彩礼准备的敷衍不说,还直接开口讨要了不少嫁妆,为此张氏两个嫂子在公婆面前没少埋怨。

张氏刚嫁去王家时,张家两个兄弟去镇上卖山货时也提着东西去看望过几回。可王来财父母不待见儿媳妇娘家人,不说招待,反而次次黑着脸,张家觉出味来后就不怎么去了。

一段时间不去,张氏反回了娘家,话里话外透露的意思是嫌镇上粮食贵,想从娘家拿些粮食。

儿子儿媳自然是不乐意,哪有出嫁的闺女回娘家拿粮食去供夫家的,更何况夫家条件比他们这些田里刨食的乡下人好多了,但张家婶子怕张氏空手回去在夫家受气,次次都装了米面让张氏带回去了。

等到张氏生了小儿子,婆母已经去世,找不到人伺候月子,把主意打到了她娘家嫂子身上,又想把大儿子送回村子里让张家婶子帮着照顾。

张家婶子心疼姑娘,但兄长嫂子对小妹和妹夫不满已久,死活没答应,两家关系这才彻底闹僵。

张家婶子在世时逢年过节倒还有些往来,张家婶子一去世,见小妹又回来要粮食,兄弟俩门都不愿意开了,几乎断了联系。

此时王来财突然说要去投奔兄长,张氏想了想摇头道:“还是算了,都翻了脸了何必还要往来呢,到时候被关在门外,还嫌前几年丢人丢的不够吗?”

王来财劝道:“可这会发了疫病,都是一家人,你兄长难道还能见死不救不成?都是兄弟姊妹,隔壁周婶兄弟能一直往镇上送牲畜,你兄长怎么就不能在这关头帮衬一把小妹和外甥了?”

见张氏还是犹豫,王来财“哎哟”一声:“家里本就不富裕,这瘟疫也不知道要闹多久,一直这样只出不进的,没病死倒先饿死了,你不想着我和你,也要想想儿子吧,就这么两天都饿瘦了。”

两个孩子在一旁听见乡下能有鸡鸭鱼肉吃,眼睛早睁大了,一副馋样。

张氏看看儿子们,又想到家里越来越少的银钱,纠结半晌还是点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