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飒说:“父皇让我多留些时日。”
我纳闷:“为何?”
楚飒神情凝重,轻叹了口气:“父皇身体抱恙。”
我的心重重地沉了下去。
父皇是怕挺不过这场病吗?
朝会就在我和楚飒心事重重的沉默中结束了。
接下来几天都无甚新意,我在朝会上打盹,吃楚飒给我带的食物,散朝后去看望父皇。
我勤勤恳恳地当一条咸鱼,盼望着楚竣早点想出办法,免了我的朝会。
第九天,平静被打破了。
吃饱睡足的我听了半晌,简直掩不住愕然第一天上朝议的那桩事,竟然还没吵出结果!
要不要在各州郡设立学堂?
一位精瘦的长须老大臣说:“我大楚正是国富兵强之时,理应多开民智,教化百姓,让更多百姓能读书识字。”
一听就是文臣。
一位满脸络腮胡的魁梧汉子立刻道:“此言差矣!北边的军饷要增加,南边的洪水要治理,西边还有饥荒,朝廷再有银子,也该优先解决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而不是去开什么学堂!”
一听就是武官。
精瘦老大臣反唇相讥:“将军认为设立学堂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那敢问一句,令爱和令郎可曾识字?”
魁梧汉子涨红了脸。
精瘦老大臣穷追不舍:“既然令爱和令郎都能识字,那凭何不让其他老百姓识字?”
魁梧汉子浓眉一竖:“强词夺理!”
……
我听得呆了。
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明明第一天,我已经听过这样的对话了,为什么现在对话还在重复?!
就这么一件事情,为什么吵了这么些天?
许是我的表情太过震惊,站我身边的高毅眉头一动,眼中闪过狡黠的笑容。
我心中警铃大作,暗叫不好,下意识退后了一步。
可高毅已经开口了:“诸位不妨听听三殿下的意见。”
整个议事殿都安静了。
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争吵,向我看了过来。
上百道视线齐刷刷集中在我身上。
我:“……”
我不敢置信地望向高毅,他捋须淡淡而笑,深藏功与名。
高台上的楚竣看向我:“三弟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
我只说了一个字:“办。”
文官惊喜,慈爱地看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