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元昭的回答出乎顾景懿预料,他并不认为宁元昭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
宁元昭则在感慨自己的冲动,或许是皇帝随口的一句话就能将顾景懿离开他身边这件事,让他变得有些失控,让他很想做些什么轻率越矩的事来保证内心的安全感。
他的殿下是有宏图伟志的女子,她不喜欢居于人下,不喜欢为人所操控,是再正常不过的。
他想,今夜熙成帝下的令,也让他的殿下不开心了。
“那殿下喜欢什么?”宁元昭的语气不像询问,更像再平常不过的私语,“要不要所有人之上的位置?”
“大逆不道。”顾景懿的神情竟是笑着的,“为了我,这种事情也敢做么?小元宝。”
“殿下喜欢吗?”
“……喜欢。”
喜欢得快要疯了。
宁元昭含着笑吻住她的唇,没关系,暂且放过他的殿下吧。要获得万万人之上的位置,所费的代价不小,到时候只是一句不喜欢,可不管用。
作者有话说:
后来。
阿昭:“我也不喜欢居于人下。”(臭脸)
第64章 第 64 章
翌日。
顾景懿收拾好行装, 抱着小黑兔坐上了去菩提寺的马车。
京外暗道一事在几天后得出了结果。
周博海以红珍珠为酬谢,算计杀害慕容晃一事,确是有人指点。此人名唤姜禄,曾经是宫中的一位太监。
姜禄说, 想杀慕容晃, 需得找一个身份高于他, 又与他势不两立之人。
放眼京城, 最好的选择便是宣正侯的独子宁元昭。
至于是谁将慕容晃掳人欺辱一事告诉大理寺, 其实并不重要。无论是谁, 他们都会将这个“罪名”按在宁元昭头上。
以慕容晃睚眦必报的性子,定会对宁元昭产生怨恨,加以报复,到时两人针锋相对, 慕容晃不死也得脱层皮, 若是争执中死了,则更是好上加好。
姜禄替周博海筹谋一切的报酬,正是那串红珍珠。
周博海同意了。
慕容晃经人之口听说红珍珠悬赏一事, 更加料定大理寺之事为宁元昭所为。
宸月公主将过生辰, 宁元昭那种眼高于顶的纨绔, 极有可能谋取珍珠献给顾宸月。
慕容晃此时定会气地失去理智, 宁元昭要的东西, 他势必会夺,且一定会让宁元昭知晓。
于是周博海在慕容晃的逼问下, 假意说出红珍珠的藏身地。慕容晃果然如姜禄所料, 以掳走宁元昭侍女的方式, 诱宁元昭前去, 意图在他面前挖出珍珠, 加以羞辱。
周博海说,之所以将藏着红珍珠的地方说在京外荒林,是姜禄告诉他,那里人烟寥寥,争斗起来不易发觉。无人知晓的地方,莫名其妙死了一两个人也难以寻着线索追究,容易激发人的杀心。
一切都在姜禄预料之内,除了最后不小心发现的那个密道。
而真正的红珍珠手串,还在周博海的家中。
□□是大罪,周博海为了女儿的冤屈铤而走险,与虎谋皮,现下已被关押。
慕容晃欺辱良家女子之事再无法遮掩,御史台审查过暗道一事后,又将其移交给了大理寺,短时间内应是不会见到人影。
姜禄则在东窗事发之际就畏罪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