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二十年、回赐国王、丝二十表里、纱罗各二十疋、锦四(土商)、银二百两。王妃、丝十表里、纱罗各八疋、锦二(土商)、银一百两。

差来正副使、每员金袈裟一领、镀金银环全。罗直裰一件、罗褊衫一件、丝二疋、纱罗各一疋、绢六疋、铜钱一万文、靴袜各一双。

正贡外、使臣、自进并官收买附来货物、俱给价、不堪者、令自贸易

《大明会典》

洪武年间的非贡物抽分:

其诸蕃国及四夷土官朝贡所进方物,遇正旦、冬至、圣节,悉陈于殿庭。若附至蕃货,欲与中国贸易者,官抽六分,给价以偿之,仍除其税。

《明实录太祖实录》

永乐初赐印。自后每岁圣节、正旦、 【嘉靖十年。外夷朝正旦者、俱改冬至】皇太子千秋节。皆遣使奉表朝贺、贡方物。其庆慰谢恩无常期。若朝廷有大事、则遣使颁於其国。国王请封、亦遣使行礼。其岁时朝贡、视诸国最恭慎。

《大明会典》

若汉、唐之夷,彼隋君之东征在,朕今日苟非诈侮于我,安肯动师旅,以劳远人?若不守己分,妄起事端,祸必至矣。

自今宁使物薄而情厚,勿使物厚而情薄。

《明实录太祖实录》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第55章 打!

华夏一直就有钱荒。

不论是铜钱还是金银, 都不够市面流通,更别提还有人死了之后带一大堆金银铜下去陪葬。

所以才有以帛代币,以纸代币。

一整座银山而已, 完全吞得下。

现在谁还有心思管倭人使团是不是骗了他们, 赶紧的, 先放一边, 别耽误他们商量怎么搞钱!

礼部的人上前,脸上带笑地把倭国使团请走, 为了不打草惊蛇, 用的理由是商议一下下次朝贡。

人一走,老皇帝直接让锦衣卫在外围围成大圈, 禁止人靠近, 然后就地:“锦衣卫此前潜伏在倭人使团中……”

那些听不见心声的地方官以及藩王们,望向老皇帝的眼神顿时微妙起来。

陛下/爹爹的掌控欲居然已经重到这个地步了吗!连随便一个使团都要往里面塞锦衣卫!那他们身边

老皇帝面带微笑。

这些人顿时后背发凉,心底发毛, 一个个安静如鸡,呼吸都轻浅了。

实际上,老皇帝心里默念三遍:想想白泽, 想想银山, 不就是被误会疑心病强吗?这不算什么!

旁边, 史官奋笔疾书:帝多疑,置锦衣卫于倭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