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熟知怎么讲价,并且拉得下脸皮讲价,讲完之后还能让人家送几斤到十几斤不等的建材料子但是农村土屋和皇宫能一样吗!

虽然他……

算了!总之!许郎,你可害苦我了!

但老皇帝不管。

老皇帝立刻把视线放在高贺身上。

这人居然能给他省几十万?

【厉害了,加钱兄,半个月后上报自己的计划,直接把预算给老皇帝减了百万白银啊,嘶而且还不是豆腐渣工程。】

“?!”

多少?

百万?!

老皇帝的视线,“腾”一下,烧了起来。

高贺愣了一下。

下意识按照自己以前的省钱经验扩大个十倍百倍,从村子需求扩到宫殿需求,又思考了一下自己能砍多少价……

好像……确实……大差不差?

作者有话说:

老皇帝风韵犹存,小太子青涩可人(网络梗)

有这么一则故事。

姚燧是元代文坛的“宗匠”,他八十岁那年,沐浴时,有侍妾在旁,姚燧和她睡觉,睡完后,侍妾表示:你那么老了,万一以后死了,我又恰好怀孕,你家里人怀疑我偷情怎么办?你能不能留个证据,让我以后能保命。

姚燧就在侍妾的围肚上题诗。

诗是这样的:【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遇后更无春。纵然不得扶持力,也作坟前拜扫人。】

后来姚燧果然死了,侍妾恰好怀孕,他家里人怀疑侍妾偷情,侍妾把诗拿出来,解了怀疑。

【这些都不是最炸裂的。】

【最炸裂的是什么呢?】

【姚燧历史上只活了76岁。】

【对,这事不是他干的,而是宋末一个没有姓名流传下来的老儒干的,但是就被安排到了他头上,而且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他八十还为老不尊,和侍妾滚床单()】

【一个字,惨()】

修万寿桥的时候,明朝大臣费尧年表示:次第论列,援引礼典,咸称上意,各得报罢,费可省百于万。

《明清铅山费氏家族与地方社会》

【翻译:费尧年:我来给你修万寿桥,可以省百万。(不偷工减料那种)】

(纯私人翻译,不全面。原文已贴出在翻译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