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9)

秀才府邸的恶娇娘 半疏 12853 字 3个月前

。”

耶律扎颜听言谈十分儒雅的楚王府世子也对这庶民所吃的贱物赞不绝口,忍不住夹了一箸白肠,立即眼睛一亮,连连笑道:“此物在丹国,素来不食,不想竟这般美味。”

不一会儿焌糟端着象纽莲盖溜肩银执壶和喇叭口形高圈足银温碗过来,耶律阿沂立即给自己满斟了一盏,双手举起,对杜恒言道:“先前阿沂鲁莽,多有得罪望小娘子勿怪!阿沂先干为净。”她的赵国话说的十分好,显然是自幼便练习的。

杜恒言也端起自个面前的水波鱼纹银盏,淡笑道:“郡主客气,恒言不善饮酒,只饮半盏,郡主勿怪!”她今日见了爹爹,想到他在狱中的景象,对着白肠和冻鱼头,便想到那一日她下学带着小黑娃和小胖墩,也是携着这两样吃食去二娘的小跨院,他问她,是否愿意做太子妃。

他说不会为难她,只是问她的意愿。杜恒言眸中不由泛了红,极为克制地只饮了半杯。

赵元益听杜恒言说自个不善饮酒,举着的象牙箸险些将夹起来的贝球抖落了下去。

耶律阿沂眼光扫到,狡黠一笑,便不以为意。

她今日势必要问出那位郎君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可曾婚娶!

第48第

杜恒言心里存着事儿, 便有些食不知味,许久才会动一箸子,林承彦见她如此, 向焌糟要了一只碗碟, 将她喜欢吃的滑溜贝球和麻仁鹿肉串都夹了一些放进去。

他做的熟练,举手投箸间十分利落。

桌上的几人都不由地看向了林承彦, 赵元益已经见识过的,此时笑道:“慕俞自来喜欢照顾恒言, 你们看多了便习惯了。”

一边又托着下巴感慨道:“若是有朝一日, 孤落魄成贫家儿郎了, 不知道会不会也有这样一位女娇娥愿意为孤做到这般!”

他这样一说,杜恒言略微有些不自在,看了一眼慕俞, 道:“我自己来便是。”

赵延简放下了象牙箸,认真地禀道:“哥哥乃是东宫太子,自有紫气护体,何来这番感慨?”

赵元益挥一挥手, 对着一本正经的堂弟笑道:“我只是随口提提,习之你莫忧心。”

赵元益这般说着,心里头却真的惦记起了这事, 自从他在陈语冰房里歇了一宿以后,他府里那些小娘子个个都开始不消停起来,先前他眼见她们好的和姐妹一般,每日里凑在一块悄悄地诋毁他, 说些伤春悲秋的话,眼下,个个都如一只好战的天鹅似得,非要在对方身上找几个小窟窿。

真是眼见她们起高楼,又眼见这高楼塌了。

耶律阿沂看着杜小娘子与林承彦的互动,心里暗暗嘀咕,幸亏那一日自己看中的不是他,看这模样,赵国的男儿深情起来,真是比只会在月下唱情歌的丹国男儿还要情深意切。

心下对那个郎君隐隐有了一点期待。

一双美眸时不时便朝杜恒言看。

杜恒言有些察觉,抬起头来对上她的眼,微微笑道:“阿沂郡主,你?”

耶律阿沂借势站起来道:“我对杜小娘子越看越中意,阿沂初来赵国,不知可否与杜小娘子交个朋友?”

她眸中水光流丽,十分有光彩,杜恒言也双手举着银盏起身道:“阿沂郡主性子直爽,恒言也十分喜欢。”

在这么一瞬间,杜恒言忽然觉得为自己以后的出路找到了某种路径。

言谈几句以后,耶律扎颜知道林承彦是被国子监选中与丹国交流的学生之一,十分兴奋,二人以丹文交流起来,丹语属于蒙古族语,在现代已经绝迹,是以杜恒言也不知道。

当初林老相公带慕俞去澶州住的时候,杜恒言隐隐觉得,林老相公是希望慕俞以后入朝为官,能够为丹国与赵国的友好互市做出贡献。

林老相公对慕俞的期望不在入阁拜相,而是实打实地为赵国的盛世做一番贡献。他老人家一生兢兢业业,晚年因自家幼子的愚钝而退出了朝堂,却又在乡野里,默默地为赵国培养下一位栋梁之才。

杜恒言对于古人对君王与家国的忠臣,有些咂舌。

酒过三巡,众人兴致都高了起来,便是存了心事的杜恒言,也暂且舒缓了心神,焌糟提议让弹唱的女伎上来助兴,花名册交给了杜恒言,杜恒言又递给了耶律阿沂。

阿沂上看看,下看看,最后点了一个叫“阁遥”的,道:“这个名字别致!”

在座的几位郎君都不由皱了眉,一个个面上皆现了难色,终由赵元益开口道:“这位歌姬听说风评不好,不若另点一位吧!”

耶律阿沂愣了一下,侧头问杜恒言:“言姐姐,是吗?”

杜恒言在众人一脸尴尬的神情中,好像琢磨出了一点,“阁遥?遥阁?窑阁?”

微咳道:“郡主,既是殿下这般说,不若我们换这位吧,诗诗?”

一旁的焌糟这时候笑道:“小娘子,诗诗初来京中,短短一个月的当儿,已是汴京新近有名的角儿。来樊楼的主顾,都爱让她来唱一首。”

般一说,耶律阿沂来了兴趣,“好,那便她吧!”

不一会儿,便见一位十五岁左右的少女娇娇怯怯地抱着琵琶缓缓地过来,身上的衣裳有些单薄,透着艳色,一见里头有两位小娘子,先前的坦荡竟瞬时没了踪影,反而红了脸,十分拘束地坐在了酒阁子的西边角落里,捻了弦儿,轻轻唱起一首《长相知》。

“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

声音清亮婉转,杜恒言却有些腻味,这首她上一世真是听够了。反观耶律阿沂听得津津有味,还跟着打起了拍子。

一曲毕,太子赏了二百枚铜钱,便让焌糟领着她下去,那歌姬转到门口,眼睛斜斜一望,看了一眼座中不知在想着什么的杜恒言,垂了首跟着焌糟下去。

几人出樊楼的时候,已经是未末一刻,三月的天外头杨柳依依,行人都换了单襦,姑娘们挽着各色样式的披帛,十分飘逸,像依着眼睛飘过来的一片一片柔软的云彩。

几人即便是少喝,也有些微酣,耶律阿沂一出来便拜托了女使麦耳,依着杜恒言道:“言姐姐,我有一事求你帮忙。”

说着,耶律阿沂面上越显酡红,少女含羞的风韵,让杜恒言不由一怔,心里立即提了一点,难道耶律阿沂是看中了慕俞?

只听耶律阿沂凑到她耳边,喷薄着少女略带酒味的气息,“言姐姐,你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那日在朱雀门外头,与林家郎君站在一处的人是谁?家在哪里?可曾婚娶?”

她一口气将所有的疑问一股脑儿倒出,杜恒言神情顿时放松下来,笑道:“明日午时你来,不,还是我让女使给你送信过去吧,你在都亭驿中等着便好!”

耶律阿沂听了这话,立即抱着杜恒言的胳膊,娇俏地道:“言姐姐,谢谢你,哪日你若有空当儿,来驿站里寻我啊!”

杜恒言笑着点头,心里却想起爹爹一再嘱咐她,丹国人来了以后,切莫不得外出,爹爹的意思,是不想让她与丹国人打照面。

是以,刚才原本她是让耶律阿沂来乌桕巷子找她的,临末还是改了口。今日以后,她大约都不会再与耶律阿沂再见了吧。

“我家中事务繁多,不便外出,日后若是有闲暇儿,还想去一趟丹国看看,他日还要承蒙郡主多多看顾。”

耶律阿沂立即抚掌道:“言姐姐若是去丹国,一定要来我国上京,我住在北城。”

赵元益听杜恒言说要去丹国,淡淡瞥了她一眼。

众人在汴河大街上准备分手,杜恒言和慕俞要过朱雀门,都亭驿却在沿着汴河大街再往前走的景行坊里。

耶律扎颜对着林承彦拱手行礼道:“林家郎君博闻强记,小小年纪却已精通我丹国文字,识得我国风俗,小王十分期待日后与林家郎君就丹国与赵国的友好互市再作交流。”

林承彦也回礼道:“承蒙郡王抬举,赵国与丹国征战多年,共同迎来此番太平盛世,实属不易,慕俞愿意以所学为两国互通有无添一把薪火。”

待杜恒言和林承彦独自到了朱雀门外,杜恒言才开口问道:“慕俞,你说丹国与我国已维持了将近十年的和平,战事可会再起?”

慕俞笑道:“丹国自来以畜牧业为生,实行轮牧制。经济十分凋敝,又多年征战,已然内忧外患。自两国停战以来,官家派了许多手工业者去丹国帮忙那边的纺织、冶炼、马具、造车、制革、陶瓷、印刷等,这些派遣者,比先前他们俘虏的汉人还要尽心尽力,每逢严冬季节,官家还会赠送粮食、布匹与他们过冬。”

林承彦说到这里,顿道:“我想丹国这次带着一位郡王与郡主过来,许是准备与赵国联姻,若是如此,他们休战的决心怕是比我们还强烈。”

杜恒言也不希望还有战争,可是好像没有战争,武将在帝王眼里,更是一文不值,爹爹那般功勋赫赫的将军,也会因了莫须有的罪名进了监牢。

两人说着往东走,转入了乌桕巷子。

丝毫没有注意到,朱雀门的左边,有一个小娘子一直在盯着她二人看。

待二人转进了巷子,翠微试探着问了一声:“小娘子,我们回王府吗?”

杜婉词原想跟着杜恒言过去看看阿翁阿婆,可是还是不愿再与杜恒言打照面,杜府最后一夜里,二人俨然撕破了脸皮。

她这几日在想,其实杜恒言一直都比她勇敢、坚强,杜府出事以后,她和娘都回了肃王府,依旧高床软枕,呼奴使婢,而杜恒言却带着杜家老小在市井里熬活。

阿翁阿婆,或者说还有爹爹,早在咸宁六年便看出,杜恒言才是与他们通心通肺的一家子,而她和娘,如论如何也是融不进那个来自庐州府明月镇上的乡绅杜家。

这么一刻,杜婉词好像有些明白,她和杜恒言的命是不一样的,她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女孩儿,而杜恒言是穷乡僻壤的女孩儿,虽然命运让她们在杜家共同生活了九年,可是,冥冥中注定了她们这一生有不同的活法。

杜婉词收回了早已望不见背影的眼,淡道:“回王府吧!”

翠微低低应了一声:“是!”

二人回到肃王府门口,正待从侧门进去,便见赵延平匆匆地从里头出来,见到杜婉词,忙上前道:“婉婉,你今日去了哪里?姑姑病倒了!”

皇宫云锦阁里,隔着胭脂色销金撒花帐子,小陈太医正隔着一层薄薄的软纱号着脉,檀木高几上摆着的一盏紫铜麒麟香炉,正静静的燃着沉香。

小陈太医半晌收了手,道:“近来季节变换,乍暖乍寒,淑仪娘子夜里许是着了寒气,臣开一张方子,待从太医局取来后,用水煎服。

从云便见他醮着墨,刷刷地写着:川桂枝一钱半,炒白芍二钱八分,生甘草一钱半,茯苓二钱八分,鲜藿佩各九分,白豆蔻九分,鲜荷梗1支。

从云一抬眼,望见小陈太医俊朗的侧脸,长长地睫毛沉着地覆在眼睑上,心头微跳,一直听椒兰殿的宫女说,宫里一位小陈太医,不仅医术了得,有仁者之心,常为宫女、小黄门们耐心地看病,而且长得一副好仪容。

只见小陈太医写好后,对着上头轻轻吹了一遍,递给了一旁伺候的小黄门。

小陈太医收拾着药箱,忽地想起来阿言嘱托他的事,见边上只有两个宫女,轻声道:“前些日子,臣去杜府,杜家小娘子也是这般,说是夜里丢了淑仪娘子赐予的宝物,寻了半宿才寻着,不易着了风寒。”

他话音刚落,帐子里头的杨淑仪立即坐直了身子,好一会才轻声笑道:“杜家小娘子也是实诚人,一个簪子也值得她那般看重。”

声音轻轻渺渺的,随着窗柩里吹过来的风,晃得人也不知刚才是不是幻觉。

从云带着小陈太医退下。

里头的杨淑仪捂着胸口,不由泪湿眼眶,恒言找到阿宝了!她的阿宝还活着。

端着热茶进来的扶云隐约见里头淑仪娘子有些不对劲,将托盘放下,上前问道:“娘子,可是不舒服的厉害?”

杨淑仪淡道:“无事,你们出去候着吧,我想睡一会儿!”

扶云心下疑惑,不是才醒来,可是主子说了,她也只得应下,躬身退了出来。

杨淑仪却是立即撩了撒花帐子,下了床,只着了绫袜,却是连绣鞋也不套,走到壁橱里头,将自己的首饰匣子一一打开,一样一样地翻着,心里暗念,以后这些都给阿宝。

翻了首饰匣子,又开始找自己存的金子,阿言现在落魄在外,生活定然拮据,她不能让阿宝和阿言姊妹两在外头受苦,好容易从首饰匣子里头找到了几块金灿灿的金子。

又颓然地坐倒在地上,现在阿言是罪臣之女,她又要怎般才能唤她入宫?

第49第

椒兰殿中, 沈贵妃今日辰时正才醒,净面的时候,椒兰殿的主管于公公诚惶诚恐地过来禀道:“娘娘, 殿下今日报了身子不适, 未上早朝,官家派了太医去看, 刚刚召见太医询问,不知怎的, 动了怒, 砸了好些东西, 眼下,让李公公去申斥殿下了!”

沈贵妃头一阵眩晕,望着于公公, 不确定地问道:“你说什么?申斥?”

于公公将头埋得更低了,“是,娘娘,说是太子昨夜饮酒过度, 以致今朝误了早朝。”

“咣当”一声,一支和田青白玉镂空凤头玉簪碎成三块,沈贵妃倏地站起来道:“混账东西, 东宫里的人都是废物不成!昨日太子与哪些人在一处厮混?”

于公公道:“小的一早派人去打听,说是昨日殿下做东,请耶律扎颜、耶律阿沂在樊楼宴饮,陪座的有楚王府世子、林老相公之孙和杜呈砚府上的杜恒言小娘子。昨日殿下回府后, 尚未醉酒,只是夜里似又与白侧妃共饮了几杯,宿在了白侧妃处。”

听是肃王妃的侄孙女,沈贵妃顿时咬牙切齿道:“姓白的欺负不到我头上,竟暗中坑害我儿!”

“姐姐,是谁又惹您生气了?”刚到寝殿外头的杨淑仪听到动静,一脸忧急地过来问道。

“妹妹来了!”沈贵妃见杨淑仪这时候过来,也没心思理她,懒怠地应了句。

“我今个一早便听到了太子府的事儿,是以特地过来看看姐姐,殿下素来行事周正,待陛下恭敬有加,怎会出了这般事儿?”

沈贵妃见她言语急切,忍不住道:“我早说不要将这些狐媚子弄进府中,他偏不听,那五个枕边人可有一个是好胚子,我前些日子才下了肃王妃的脸面,白家小贱人这是乘机陷害我儿。”

杨淑仪劝解道:“姐姐莫急,陛下自来十分器重太子,这一回定是以为他沉浸在温柔乡了,好在太子尚且年幼,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偶有被身边的人绊住,也是情有可原的,那白侧妃头一回侍寝便能出这般差错,白侯府真真枉称为百年世家,教出来的女儿竟是这么一点规矩也不懂!”

沈贵妃尚未待指套的手拉着杨淑仪的手道:“妹妹,回头还劳你在陛下跟前替太子多开解两句,东宫初立,多少人看着我儿出错呢!”

杨淑仪双手反握住沈贵妃的手,“姐姐放心,官家跟前,我

自是要替殿下辩白的。”说到这里,杨淑仪忽地想起了什么,微微皱眉道:“不过姐姐,最近官家好像有些奇怪,去云锦阁的次数少了好些,可是近来前朝事务过于繁忙?”

杨淑仪这一问,却是又问到了沈贵妃另一个隐秘的忧凄点,对左右挥了挥手,眼看着侍候的都下去,拉了杨淑仪到宝鸭穿莲贵妃塌上坐下,螓首微低,长长地叹道:“妹妹,实话与你说吧,官家在外头宠幸了一位女子。”

杨淑仪眼中掠过一层了然,“姐姐,可是丹国此次进献的美人儿?官家许是贪新鲜,那黄发碧眼的美人儿,我看着也甚是好奇。”

沈贵妃苦涩一笑,“若是丹国的女子,也没什么,其实,便是官家再纳十个女子进宫,你我也不必忧虑,只是这一个,不仅是我沈家的羞辱,也是我儿的妨碍。”

杨淑仪一早便窥探出官家偷吃,只是沈贵妃不急,她便也不吱声,没想到今日一挑破,这里头似乎有隐情?

“若是有什么是妹妹能做的,姐姐只管说便是。”

沈贵妃略带感激地拍了拍杨淑仪的手,“妹妹,此回你也是帮不了我的,你道那女子是谁?是我的族妹,当初是嫁给了范尧臣的次子,后来那位郎君在与丹国的战役中牺牲,她做了未亡人。”

“现下在清桐书院中做夫子的那一位?”

沈贵妃点头。

杨淑仪惊诧道:“她不是以居士自居?她不是住在书院里头?难道,官家是去的书院……”苟且?

沈贵妃撩起来垂下来的一缕鬓发,平静地道:“而且,现在,她已有了身孕!”

杨淑仪心里又是一惊,“姐姐,我们要怎么办?”

单纯的偷吃,尚可睁只眼闭只眼,可是偷吃到有了骨血,这却是另一桩事儿了,官家尚且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这若是皇子……

沈贵妃抬起略微泛红的眼,看着杨淑仪道:“这个孩子,我们可以留下,妹妹和我一同抚养,但是,这个族妹,却是无论如何不能进宫,妹妹可明白?”

杨淑仪的手被她捏的有些疼,眼下她找到了宝儿,正想着为宝儿和言儿铺路的时候,莫说沈贵妃不说,她也不会让任何人动摇她在官家心中的地位。

此时杨淑仪顺水推舟地道:“妹妹都听姐姐的,不进宫这一点,妹妹有法子,姐姐到时候看着便好。”

杨淑仪说完这一句,又起了话头道:“妹妹倒是觉得,姐姐合该给殿下物色一位太子妃了,现在东宫里的那五位,殿下是一时意气用事,眼下但凡殿下对她们中一人动了情,都是祸根,殿下又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

这一点沈贵妃也想到了,“你觉得哪家的女孩儿好?”

杨淑仪听这一句,娇笑道:“我是喜欢杜家的那位恒言小娘子的,不过眼下杜将军进了监牢,这一位定是不成的了!”杨淑仪说着,轻轻地睨了一眼沈贵妃,心微微提了提。

只见沈贵妃若有所思地道:“杜家的女儿,却是不行,子瞻看中了,子瞻日后定是元益的左膀右臂,却是不好因着杜家小娘子让他二人心中有嫌隙。”

却是只口未提杜家获罪的事,杨淑仪心里便有了计较。

巳时正,宫中椒兰殿的于公公跑了一趟东宫,将白侧妃接入了宫中,人被送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未时末,听说白侧妃头上的珠钗鬓发和入宫时一般,只是整个人却是站都站不住。

陈语冰身边的宫女淡月打探了消息回去禀告道:“主子,听白侧妃院里伺候的宫女说,沐浴的时候,白侧妃尖叫了好一会儿,整个身上青青紫紫的,替她擦拭身子的宫女,手都是抖的。”

陈语冰笑道:“白采苓派人回安平侯府递消息没有?”

淡月道:“没有,白侧妃和她院里伺候的都被禁足了。”淡月又迟疑着道:“主子,刚才奴婢回来的路上,听黄门们在讨论,沈贵妃禀报官家东宫无主母,下头的妻妾无人镇着,罔顾礼法,官家允沈贵妃替太子遴选主母。”

陈语冰抚着琴的手猛地将琴弦按住:“选主母?”身份比她和白采苓高贵的适龄小娘子,尚有申国公府上的小娘子,跟随杨老将军长年在边关的杨家嫡幼孙女似乎也有十四岁?

淡月见主子眉间微蹙,提醒道:“主子,丹国此次来了一位郡主,似乎是有和亲的打算。”

陈语冰讶然,淡淡看了一眼女使,道:“你去二门递个话,让他们回陈府一趟。”

淡月应了声“是”,正待下去,忽地听上头的主子道:“让爹爹查一下杜婉词近来的状况。”

淡月许久没听到主子提起杜家的小娘子,心里诧异,微微抬眼看了一眼主子,见其面上隐有冰霜,心头一怔,躬身退下。

厢房内又重新响起了轻缓悦耳的琴声,与屋中燃着的伽南香一起幻灭在静寂的东宫后院中。

杜恒言从慕俞那里打探出来,那日他是与小陈太医一起在朱雀门遇见的耶律阿沂。

杜恒言一边给耶律阿沂写信的

时候,一边还有些如坠梦中,耶律阿沂看中的郎君竟是小陈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