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辞再一次出现在朝堂上已是三天后。
这一日恰逢烟雨,百官的轿子只能停在午门外,身边虽跟了个宫人撑伞,但沈辞生的高大挺拔,宫人撑起伞来吃力,玄色官服上难免不会弄上水。
他踏进宣和殿,抬手弹了弹肩上的水渍后才阔步迈了进去。
因着沈辞有帝师的身份,虽然只是个从五品的翰林院学士,但性格好,又平易近人,丝毫没有架子。尽管入朝不过十余日,但在百官之中也是混的风生水起。
这不,还未等他走到自己的朝班,已有不少人凑上前表示关心。
“沈大人的嗓子好些没?”
沈辞站定后颔首示意,笑着道:“承蒙吴大人挂念,已无碍!”
“好好的,怎就坏了嗓子呢?”
沈辞:“”嘴贱惹的祸呗。
“天凉,天凉!”
“沈大人可得好生照顾自己的身子,皇上的课业可是缺不得呀,我新聘请的厨子刚好擅长熬制酸梅汤,有生津止渴的疗效,回头我让人送你府上去!”
沈辞右手握成拳,抵着唇轻咳了一声,笑眯眯的道:“劳烦,劳烦。”说罢冲着众大人点了点头,这才回了自己的朝班!
闹哄哄的朝堂直到慕凉傾与凤鸾之的到来才肃静下来。
凤鸾之坐稳后,透过珠帘远远的便瞧见了终于出现在文官队列里的沈辞。
因只有他敢肆无忌惮的一瞬不瞬的盯着珠帘看。
这人还真是不长记性,看来哀家的药剂下的着实轻了!
原本以为今儿早朝的内容不过又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料出了个棘手的事。
顺天府尹于临沂有事启奏。
“启禀太后,近日京城内突然涌进一批每贯只重三斤半的铜钱,流通量颇广,大到钱庄票号,小到市井百姓,人手皆有。顺天府已接到多起假币案件,百姓们拿着假币围堵于衙门口,等着官府给说法。现如今,事态之严重已到了无法掌控的地步。”
此话一出,立刻有大臣们交头接耳,低声讨论起来。
“三斤半?足足少了一斤啊!”
“北凉开朝以来还从未遇见这等严重的假币事件,这该如何是好?”
“京城里有,其它各地会不会也有?”
“先别说这个,下朝后还是赶紧看看自家是否也有假币吧。”
凤鸾之:“”
好一群‘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臣子,想的极对。
凤鸾之处之泰然,声音不疾不徐,缓缓开口问:“可有查出是从何地涌进?”
于临沂:“尚未!不过微臣已命人去查,只是百姓手中的假币数量太大,不知该采取何等政策收回。”
凤鸾之微微凝眉沉吟了片刻,刚欲开口说话便瞧见了内阁次辅顾祥贺端着姿态唇角勾笑,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
他话锋忽而一转,问向顾祥贺。
“哀家见次辅大人胸有成竹的模样,莫不是已有高见?不如说出来听听?”
顾祥贺答的倒是麻利,也不觉得丢脸。
一句‘老臣无能!’做了甩手掌柜!
凤鸾之:“既不能忠君之事,又何必食君之禄?扣半年俸禄,以儆效尤!”
顾祥贺愣了一瞬,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入朝为官也有二十余载,从名不见经传的从八品翰林院典薄再到如今的内阁次辅一品大员,历经两个朝代四位皇帝,何曾被罚过俸禄,还是在百官面前朝堂之上。
罚俸禄是小,丢人是大。
他气的横眉倒竖,双手止不住的抖。
小丫头片子,欺人太甚。
凤鸾之见他还站在殿中央不肯离去的模样,轻笑了一声,那声音脆脆的,掺杂着几分欢愉,在静的好似发丝落地都清晰可闻的殿内回响,更是刺激着他的耳膜。
凤鸾之又好似故意讽刺他一般,问道:“次辅大人迟迟不肯退回朝班,难不成又有了主意?”
顾祥贺脸色更沉,极力隐忍。他冷哼一声,挑衅般的道:“老臣不敌太后,既得了先祖爷的认可。”说着双手抱拳朝着上方一示,以表忠义,“又得了先帝的信任。太后是个见经识经、足智多谋之人。想必早已有了良策,还请太后指点迷津,莫要再让我等老臣干着急啊!”
凤鸾之:“哀家又不是诸葛亮,若有那未卜先知的本事,要你们这些老匹夫有何用?银子太多无处花?还是时辰太多哄着你们玩?”
沈辞:噗嗤~,哈哈,哦,不能笑!
顾祥贺回头狠狠的刮了眼沈辞,那一副怒不可遏的模样看在沈辞眼里,别提多酸爽。